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 编辑
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07年5月15日开始,至2007年11月30日结束;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07年6月1日开始,至2007年11月30日结束。
2
相关
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期间东太平洋盆地所有热带气旋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热带风暴达利拉是2007年7月下旬在墨西哥西部引发洪灾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7个热带低气压和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7月22日墨西哥西南方向较远处海域的东风波,起初因受东北向风切变影响而显杂乱无章,但经过发展还是在7月24日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达利拉”。接下来24小时里,气旋稳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略有提升,于次日清晨达到最大持续风速95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不久,达利拉于7月25日穿过索科罗岛。风暴迂回向罗盘方位方向前进,并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逐渐降低而缓慢减弱。7月27日,气旋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在几小时后逐渐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热带风暴芭芭拉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登陆过的热带气旋。系统源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东南方向约380公里海域的小规模低气压,是本季形成的第2场风暴。系统起初向南飘移,之后转向稳步东进,强度很快就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受风切变增多的影响,芭芭拉逐渐减弱,但很快又得以重新组织,在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边界以西不远处登陆前不久达到最大持续风速85公里的最高强度。进入陆地上空后,气旋迅速减弱,国家飓风中心于6月2日中止针对风暴发布公告。
热带风暴基科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15个、也是最后一个热带气旋,这场强劲的热带风暴导致墨西哥西海岸的一艘小船倾覆,造成至少15人丧生。基科是由9月26日非洲海岸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这股东风波穿越了大西洋,于10月8日经中美洲进入太平洋,并于10月15日在这里催生成第号热带低气压。该低气压次日向南飘移,经加强后被短暂宣告升级成热带风暴基科,随后弱化为热带低气压,之后又恢复到了热带风暴的强度。基科原本经预计将作为一个中等程度热带风暴于10月18日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然而气旋接下来却由于该国上空一个高压脊的影响转为向西活动,并于10月20日达到每小时110公里的风速最高点。基科之后开始逐渐减弱,于10月24日降为低气压,之后再于10月27日完全消失,这一过程中没有登陆。
飓风科斯梅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六个热带气旋、第三场获命名的风暴及首场飓风,曾于2007年7月中旬威胁夏威夷州。系统源于6月27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东风波,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都没有显著发展,于7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东风波边缘组织出天气系统,这片扰动天气于7月14日成为热带低气压,次日又升级成热带风暴,7月16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后,气旋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渐低而迅速减弱,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后不久就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然后进入中太平洋,最终于7月23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热带风暴达利拉是2007年7月下旬在墨西哥西部引发洪灾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7个热带低气压和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7月22日墨西哥西南方向较远处海域的东风波,起初因受东北向风切变影响而显杂乱无章,但经过发展还是在7月24日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达利拉”。接下来24小时里,气旋稳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略有提升,于次日清晨达到最大持续风速95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不久,达利拉于7月25日穿过索科罗岛。风暴迂回向罗盘方位方向前进,并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逐渐降低而缓慢减弱。7月27日,气旋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在几小时后逐渐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热带风暴芭芭拉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登陆过的热带气旋。系统源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东南方向约380公里海域的小规模低气压,是本季形成的第2场风暴。系统起初向南飘移,之后转向稳步东进,强度很快就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受风切变增多的影响,芭芭拉逐渐减弱,但很快又得以重新组织,在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边界以西不远处登陆前不久达到最大持续风速85公里的最高强度。进入陆地上空后,气旋迅速减弱,国家飓风中心于6月2日中止针对风暴发布公告。
热带风暴基科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15个、也是最后一个热带气旋,这场强劲的热带风暴导致墨西哥西海岸的一艘小船倾覆,造成至少15人丧生。基科是由9月26日非洲海岸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这股东风波穿越了大西洋,于10月8日经中美洲进入太平洋,并于10月15日在这里催生成第号热带低气压。该低气压次日向南飘移,经加强后被短暂宣告升级成热带风暴基科,随后弱化为热带低气压,之后又恢复到了热带风暴的强度。基科原本经预计将作为一个中等程度热带风暴于10月18日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然而气旋接下来却由于该国上空一个高压脊的影响转为向西活动,并于10月20日达到每小时110公里的风速最高点。基科之后开始逐渐减弱,于10月24日降为低气压,之后再于10月27日完全消失,这一过程中没有登陆。
飓风科斯梅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六个热带气旋、第三场获命名的风暴及首场飓风,曾于2007年7月中旬威胁夏威夷州。系统源于6月27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东风波,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都没有显著发展,于7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东风波边缘组织出天气系统,这片扰动天气于7月14日成为热带低气压,次日又升级成热带风暴,7月16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后,气旋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渐低而迅速减弱,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后不久就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然后进入中太平洋,最终于7月23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飓风弗洛西是2007年8月形成的一场强度虽高,但只对夏威夷州构成轻微影响的太平洋飓风,也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6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第2场飓风和首场大型飓风。系统源于7月21日离开非洲海岸的东风波,穿越热带大西洋后于8月1日经中美洲进入东太平洋。由于外界环境有利,系统得以发展成热带低气压,并且很快就于8月8日升级成热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