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计划 编辑
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这是自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多项科技计划之一。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
10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该国科技水平落后,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技术。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国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复合材料和海洋高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973计划战略。从2000年到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研经费从895.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442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31.3515%,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00%增长至2020年的2.4%,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开始提速,现在中国在航空航天、载人深潜、无人机、人工智能、绿色能源、量子通讯、高速铁路、资源勘探、自动化、超导、电子技术、核技术、激光等领域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果,但同时在发动机、精密制造、医药研发等领域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要赶超仍需一段时间,且在科研制度上,弊端较多,依然有需改进之处。2010年代以来,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以像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又或者是像华为、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疆等为首的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型企业占所有公司的资产总额已从2010年的6.8%上升至2020年的23.7%,且与绝大部分的民众息息相关。
张怀武,男,陕西人,中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磁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磁性纳米材料芯片、射频和微波材料与器件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承担“973计划”等多个重点学术科研项目。
吴开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从事消化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六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担任多个知名期刊编委。曾参与“ 973计划 ”、“ 863计划 ”等多个重点项目,曾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鲍虎军,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中国教育部第六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承担“973计划”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分域几何计算理论和方法。
刘日平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材料科学等。中国教育部第六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973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项。
徐现刚,男,山东泰安人,中国材料学家,山东大学教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的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文军,男,中国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973计划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国家数字电视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姚晓天,主要从事光纤偏振传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教育部第六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参与“973计划”等多个重点项目,获得数10项发明专利。
王铸钢,新疆鄯善县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多家医学或生物研究机构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二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承担973计划和“863”计划计划等多个重点学术科研项目、出版多本学术著作、发表百余篇论文、获得多个专利。
张济山,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二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承担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等多个重点学术科研课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数百篇论文,获得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