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 编辑
DDT,中文又作滴滴涕,学名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2CH。白色晶体,不溶于,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对人类毒性高,曾经是最著名的合成农药杀虫剂。后来人们发现DDT不易降解,积累下来对鱼类和鸟类生存繁殖不利,破坏生态平衡,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停止使用DDT,只有少数地区还继续使用以对抗疟疾。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为二级致癌物。
2
相关
寂静的春天》,又译作《沉寂的春天》,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为《寂静的春天》英文版作序。这本书列举了各地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促使公众普遍关注农药与环境污染。《寂静的春天》促使美国于1972年禁止将DDT用于农业上。
溴氰菊酯是一种农用杀虫药,中国大陆通称“敌杀死”或“保棉丹”、“克敌”等,台湾称为“第灭宁”。此药对害虫的毒效可达DDT的100倍,大量用于棉花种植业,也有稀释版本用于家用。对塑料制品有腐蚀性,不能装于塑料容器。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规律,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的学科。它不应与绿色化学,即探求如何减少潜在的污染源头的学科搞混。它可以定义为研究源头、反应、物质运动、作用效果、以及化学元素在空气、土壤和水利环境的生存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环境化学是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科学,包括大气化学、水生以及土壤化学,也减轻在分析化学和使环境与其他有关科学的部分发生关系起到很大作用。
环境化学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发现DDT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会在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蓄积,导致在全世界禁止生产、使用DDT;另外发现氟里昂在环境中不降解,会消耗、破坏臭氧层,导致对氟里昂使用、生产的限制和无氟冰箱的出现,
'生物放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例如DDT或汞的浓度沿生物链的递增。
2,2-双-1,1-二氯乙烷是DDT主要代谢产物之一。
溴氰菊酯是一种农用杀虫药,中国大陆通称“敌杀死”或“保棉丹”、“克敌”等,台湾称为“第灭宁”。此药对害虫的毒效可达DDT的100倍,大量用于棉花种植业,也有稀释版本用于家用。对塑料制品有腐蚀性,不能装于塑料容器。
《寂静的春天》,又译作《沉寂的春天》,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为《寂静的春天》英文版作序。这本书列举了各地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促使公众普遍关注农药与环境污染。《寂静的春天》促使美国于1972年禁止将DDT用于农业上。
'生物放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例如DDT或汞的浓度沿生物链的递增。
'生物放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例如DDT或汞的浓度沿生物链的递增。
《寂静的春天》,又译作《沉寂的春天》,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为《寂静的春天》英文版作序。这本书列举了各地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促使公众普遍关注农药与环境污染。《寂静的春天》促使美国于1972年禁止将DDT用于农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