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端 编辑
N端,又称端、氨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氨基的末端。在转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表示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端。
1
相关
组蛋白甲基化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上包裹DNA的组蛋白之离胺酸或精胺酸被甲基化的转译后修饰,多发生在组蛋白H3与组蛋白H4向外延伸的N端尾,此反应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催化,将S-腺苷甲硫氨酸中的甲基转移到组蛋白上,其中离胺酸可被加上一至三个甲基,精胺酸则可被加上一或两个甲基,过去认为此修饰不可逆,但现在已知有组蛋白脱甲基酶可将组蛋白上的甲基水解移除。组蛋白甲基化可影响染色体结构以及与其他蛋白的结合力,因被修饰的氨基酸种类和加上的甲基数目不同,此修饰可能促进或降低基因的转录,如H3K4me2、H3K4me3与H3K79me3一般可促进转录,H3K9me2、H3K9me3、H3K27me2、H3K27me3和H4K20me3则抑制转录,另外有些组蛋白甲基化位点和DNA修复有关,可与参与DNA修复的蛋白结合。组蛋白上不同位点的多种修饰可能组合成组蛋白密码,共同影响染色体结构,并与细胞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以调控基因的转录
组蛋白乙酰化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包裹DNA的组蛋白N端之离胺酸被乙酰化的转译后修饰,为细胞调控基因表现的一种机制。此反应一般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催化,组蛋白脱乙酰酶则可催化其逆反应组蛋白脱乙酰化,将组蛋白上的乙酰基水解移除。组蛋白乙酰化是为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乙酰基化会消除组蛋白离胺酸所带的正电荷,使其与DNA的结合力降低,因此可将原本缠绕较紧密的染色体结构转成较疏松的型态,有利于转录的进行而提升基因表现;组蛋白脱乙酰化的功能则与之相反,可使染色体结构变得更紧密而降低基因表现。
PABPN1全名为多聚腺苷酸结合核蛋白1,在人类基因组中由14号染色体编码,是一种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此蛋白位于细胞核中,其N端有一卷曲螺旋结构域,中间为RNA识别基序,C端则有核定位序列。在mRNA转录结束后即参与多腺苷酸化的反应,以N端与多聚腺苷酸聚合酶结合,并以RRM与刚生成的多腺苷酸尾结合以促进多腺苷酸化进行,且可抑制细胞在较靠近终止密码子的多腺苷酸化讯号以切割和聚腺苷酸特异性因子切割mRNA并加上多腺苷酸尾,促使其使用距离较远的多腺苷酸化讯号,因而形成较长的3'非转译区。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将组蛋白组蛋白乙酰化的酵素,此类酵素将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移至组蛋白N端尾的离氨酸上,组蛋白乙酰化可降低其正电荷,使染色体的结构变疏松,促进其他蛋白与染色体结合,促进基因的转录。
维甲酸诱导基因-I是脊椎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结构上属于DExD/H-box类解旋酶,在人类基因组中由DDX58基因编码,其N端有两个CARD结构域,C端则可与RNA结合,为先天免疫中的重要蛋白。
FokI是一种存在于细菌Flavobacterium okeanokoites的type IIS限制酶,含有位于N端的DNA结合区块,以及一个位于C端的非专一性DNA切割区块。当此酵素与DNA辨识并结合于5'-GGATG-3'识别位点时,将会把位于结合位置下游的9到13个核苷酸切除。FokI的分子量为65.4 kDA,含有587个氨基酸。
肌钙蛋白C是肌钙蛋白复合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通常包括四个钙结合EF手结构域,少部分亚型的钙结合结构域会少于四个。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与原肌球蛋白一起组成细肌丝。肌钙蛋白C可分为N端半段和C端半段。C端半段的结构能结合 Ca离子或Mg离子,可用于结合TnI的N端。N端半段只能结合Ca,是有调节作用的半段,可在结合钙离子后连接于TnI的C端。
维甲酸诱导基因-I是脊椎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结构上属于DExD/H-box类解旋酶,在人类基因组中由DDX58基因编码,其N端有两个CARD结构域,C端则可与RNA结合,为先天免疫中的重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