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微架构是Intel的处理器架构,原称“Intel's Next Generation Microarchitecture”。于2006年宣布,并取代旧有的NetBurst及Pentium M架构。本架构的特色为低功耗、多核心、虚拟化技术、Intel 64及SSSE3。
是AMD公司的64位流动平台中央处理器,其中文官方名称为“炫龙”,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Pentium M及其继承者Intel Core竞争。该处理器使用Socket 754插座,拥有512KB或1MB的L2快取,内建64位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以及单向800MHz、双向1600Mhz的HyperTransport传输速度。另外,第二代的Turion 64 X2及其他AMD移动型处理器使用新的Socket S1插座,已于2006年推出。2008年推出Turion 64 Ultra。从2009年开始,中文官方名称改为“锐龙”,并推出Turion Ⅱ和Turion Neo。
“Socket S1”是AMD的行动电脑处理器CPU插座之一,支援Athlon 64、Sempron、Turion 64及最新的Turion 64 X2系列。这款插座拥有638针,用以取代行动电脑版本的Socket 754。在未来或会出现使用Socket S1的台式电脑,一如供Pentium M使用的Socket 479也推出台式电脑版本。
Core微架构是Intel的处理器架构,原称“Intel's Next Generation Microarchitecture”。于2006年宣布,并取代旧有的NetBurst及Pentium M架构。本架构的特色为低功耗、多核心、虚拟化技术、Intel 64及SSSE3。
Pentium III是英特尔的X86架构之微处理器,于1999年2月底推出。刚推出的版本与早期的Pentium II非常相似,最值得注意的不同是SSE指令的扩充,以及在每个芯片制造的过程加入有争议的序号进去。与Pentium II相同,也有低阶的Celeron版本和高阶的Xeon版本。Pentium III最后被Pentium 4所取代,Pentium III的改进设计就是后来的Pentium M。
P6微架构是英特尔在1995年推出的第六代X86架构微处理器。它的后继者是2000年的 NetBurst微架构,但是最后在Pentium M之间又出现P6的踪影。而Pentium M的P6的后继者则是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微架构。
是AMD公司的64位流动平台中央处理器,其中文官方名称为“炫龙”,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Pentium M及其继承者Intel Core竞争。该处理器使用Socket 754插座,拥有512KB或1MB的L2快取,内建64位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以及单向800MHz、双向1600Mhz的HyperTransport传输速度。另外,第二代的Turion 64 X2及其他AMD移动型处理器使用新的Socket S1插座,已于2006年推出。2008年推出Turion 64 Ultra。从2009年开始,中文官方名称改为“锐龙”,并推出Turion Ⅱ和Turion Neo。
迅驰是英特尔公司旗下的结合Pentium M处理器、Intel的芯片组和Intel无线网卡的移动计算解决方案的品牌。每当开发新一代技术都会再使用新的英文开发代号区别,因此迅驰泛指英特尔Pentium M,Pentium或酷睿笔记本电脑主板及无线网络组合的总称。
P6微架构是英特尔在1995年推出的第六代X86架构微处理器。它的后继者是2000年的 NetBurst微架构,但是最后在Pentium M之间又出现P6的踪影。而Pentium M的P6的后继者则是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微架构。
P6微架构是英特尔在1995年推出的第六代X86架构微处理器。它的后继者是2000年的 NetBurst微架构,但是最后在Pentium M之间又出现P6的踪影。而Pentium M的P6的后继者则是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微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