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天文卫星 编辑
X射线天文卫星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为主要目的的人造卫星,是X射线天文学的主要研究设备。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掠射望远镜是利用X射线以近乎平行的角度照射在金属平面上时发生掠射的原理进行成像的望远镜。1970年代早期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上搭载了掠射式望远镜,用于拍摄太阳,是首个用于天文观测的大型X射线望远镜。1978年发射的爱因斯坦卫星是首个搭载大型掠射式望远镜的X射线天文卫星。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射的大部分X射线天文卫星上都安装了掠射式望远镜,口径和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这颗卫星上面首次安装了能对X射线进行成像的大型掠射式望远镜,由4层套筒组成,口径0.6米,总接收面积为350平方厘米,分辨率能够达到3-5角秒。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又名慧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1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探测器将用于X射线宽波段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高能天体;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
乌呼鲁卫星,原名“X射线探测卫星”、“探险者42号”或“小型天文卫星1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由美国于1970年12月12日在肯尼亚发射升空。发射当天正值肯尼亚独立7周年纪念日,因此得名。乌呼鲁卫星的运行轨道近地点为520公里,远地点560公里,轨道倾角3度,周期96分钟。卫星上安装了两个相互反向的X射线正比计数器,能段范围为2-20keV,每个探测器接收面积为840平方厘米,用机械准直的方法分别构成0.5°×0.5°、5°×5°的视场,利用卫星周期为10分钟的自转对天空进行了扫描,确定了339个X射线源,包括X射线双星、超新星遗迹、星系团、塞弗特星系等等,还有第一个黑洞候选天体——天鹅座X-1。它还发现了星系团的弥散X射线辐射源。乌呼鲁卫星于1973年3月停止工作。这颗卫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是美国宇航局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以美国籍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为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掠射望远镜是利用X射线以近乎平行的角度照射在金属平面上时发生掠射的原理进行成像的望远镜。1970年代早期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上搭载了掠射式望远镜,用于拍摄太阳,是首个用于天文观测的大型X射线望远镜。1978年发射的爱因斯坦卫星是首个搭载大型掠射式望远镜的X射线天文卫星。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射的大部分X射线天文卫星上都安装了掠射式望远镜,口径和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又名慧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1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探测器将用于X射线宽波段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高能天体;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
XMM-牛顿卫星是欧洲空间局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具有极高的谱分辨本领。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是美国宇航局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以美国籍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为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朱雀号卫星,原名,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日本多所大学,以及美国宇航局共同研制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日本发射的第5颗X射线天文卫星,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宇宙中发出X射线辐射的等离子体的性质、星系团的演化,以及活动星系核周围的物理过程等等。该卫星于2005年7月10日在鹿儿岛航天中心用M5火箭发射升空,用于替代2000年2月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