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部局大楼坐落于上海市江西中路215号、209号、汉口路193号,是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1854年7月11日,鉴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波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因而为了确保外国在上海的利益,从而由英、法、美三方驻沪领事召集租界纳税人组成市政委员会。1862年法方退出合作,英、美两租界于次年合并,1893年英美租界更名为公共租界,于是工部局成为公共租界范围内最高行政当局。工部局大楼也就成为实际上的上海租界市府驻地。大厦的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式样,南、东、北几个立面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4个角都采用凹进方式。正门开在东北角,即江西路、汉口路西南转角,汉口路北就是著名的上海圣三一堂。大厦的东南转角,即江西路、福州路路口,后来4面的建筑:都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和建设大楼都采用凹进方式,形成一个微型圆形广场。
新天安堂是中国上海一座已经废弃多年的老教堂,由旅沪英国侨民建于19世纪,在租界时期,该教堂是与上海圣三一堂齐名的旅沪外侨宗教与社交生活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在进入21世纪以后,它的重建计划以及2007年初的一场火灾,又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上海工部局大楼坐落于上海市江西中路215号、209号、汉口路193号,是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1854年7月11日,鉴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波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因而为了确保外国在上海的利益,从而由英、法、美三方驻沪领事召集租界纳税人组成市政委员会。1862年法方退出合作,英、美两租界于次年合并,1893年英美租界更名为公共租界,于是工部局成为公共租界范围内最高行政当局。工部局大楼也就成为实际上的上海租界市府驻地。大厦的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式样,南、东、北几个立面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4个角都采用凹进方式。正门开在东北角,即江西路、汉口路西南转角,汉口路北就是著名的上海圣三一堂。大厦的东南转角,即江西路、福州路路口,后来4面的建筑:都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和建设大楼都采用凹进方式,形成一个微型圆形广场。
上海工部局大楼坐落于上海市江西中路215号、209号、汉口路193号,是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1854年7月11日,鉴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波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因而为了确保外国在上海的利益,从而由英、法、美三方驻沪领事召集租界纳税人组成市政委员会。1862年法方退出合作,英、美两租界于次年合并,1893年英美租界更名为公共租界,于是工部局成为公共租界范围内最高行政当局。工部局大楼也就成为实际上的上海租界市府驻地。大厦的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式样,南、东、北几个立面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4个角都采用凹进方式。正门开在东北角,即江西路、汉口路西南转角,汉口路北就是著名的上海圣三一堂。大厦的东南转角,即江西路、福州路路口,后来4面的建筑:都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和建设大楼都采用凹进方式,形成一个微型圆形广场。
上海工部局大楼坐落于上海市江西中路215号、209号、汉口路193号,是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办公大楼。1854年7月11日,鉴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波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因而为了确保外国在上海的利益,从而由英、法、美三方驻沪领事召集租界纳税人组成市政委员会。1862年法方退出合作,英、美两租界于次年合并,1893年英美租界更名为公共租界,于是工部局成为公共租界范围内最高行政当局。工部局大楼也就成为实际上的上海租界市府驻地。大厦的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文艺复兴式样,南、东、北几个立面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4个角都采用凹进方式。正门开在东北角,即江西路、汉口路西南转角,汉口路北就是著名的上海圣三一堂。大厦的东南转角,即江西路、福州路路口,后来4面的建筑:都城饭店、汉弥尔登大楼和建设大楼都采用凹进方式,形成一个微型圆形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