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 编辑
印太洋驼海豚,中文通称为中华白海豚,又称太平洋驼海豚、中华驼海豚、粉红海豚等,中华民国俗称为妈祖鱼,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动物,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热带温带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中,如长江闽江九龙江珠江等。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随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颇具观赏价值,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遇热反应。
1
相关
龙凤渔港,位于苗栗县竹南镇龙凤,冷水溪出海口与龙凤大排交接处之南岸;属于第二类渔港,由南龙区渔会管辖。位置紧邻著西滨公路,是全台唯一位于海线纵贯线沿线之渔港。主要渔获物为䲠、乌鱼、花枝、白口、铁甲参、鲷、鲳、𫚕类等,年产量约有324 公吨,价值新台币2,810 万元;于2001年7月数度于港口出现保育类的中华白海豚游踪,成为当地赏鱼胜地。
沙洲是香港新界西部龙鼓水道其中一组岛屿,即屯门区西部龙鼓滩对出的4个小岛,分为上沙洲、沙洲主岛、小沙洲和下沙洲,与龙鼓洲及白洲等岛屿同属于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及海岸保护区,合称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沙洲是中华白海豚出没热点地方。上沙洲设有飞机燃料接收站,并有两条海底燃料输送管连接屯门永久飞机燃料储存库以及赤𫚭角,其中连接赤𫚭角的输送管于2016年以定向钻挖法重新铺设,以配合第三条跑道的填海工程,成为全球最长的定向钻挖管道。岛上顶部圆型状物体是民航处雷达站。沙洲亦是连岛沙洲之一,因而得名。
台风白海豚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亦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后一个热带气旋。“”是香港提供的名称,意思是生活在珠江口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白海豚是从温带气旋转化而成的热带气旋,与强烈热带风暴桃芝形成方式相同,此情况在西北太平洋上甚为罕见。
取代因技术性原因而遭退役的热带风暴欣欣。
台风白海豚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亦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后一个热带气旋。“”是香港提供的名称,意思是生活在珠江口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白海豚是从温带气旋转化而成的热带气旋,与强烈热带风暴桃芝形成方式相同,此情况在西北太平洋上甚为罕见。
取代因技术性原因而遭退役的热带风暴欣欣。
雷州湾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东侧。西南岸有南渡河注入。北有东海岛与湛江港相隔,东有硇洲岛。口宽50.3公里,纵身75公里,面积1690平方公里,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天然海湾。水产资源丰富,产对虾、黄鱼、鲳鱼、海蜇等。雷州湾到湛江港湾一带海域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虎山是香港离岛区大澳的最高峰。山顶上设有凉亭,在那里可以远眺大澳、港珠澳大桥以及珠江口,山脊上石砌的海豚径由西向东,依山而筑,除了设有数条海豚模型外,还可从陆地观赏跳出海面的中华白海豚
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域,总面积33088公顷,保护12种珍稀物种及其生境。保护区于2000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设立,是在厦门市政府1991年批准建立的厦门文昌鱼保护区、福建省政府1995年批准设立的白鹭保护区和1997年批准设立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基础上合并建立的。

白海豚妈祖宫,是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新宫、冠上妈祖庙之名的中华白海豚环保团体工作站,原为环保人士粘锡麟故居。
强烈热带风暴白海豚是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2个被命名的风暴。“白海豚”一名由香港所提供,在此是特指中华白海豚,是当地的吉祥物之一,主要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华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 。
台风白海豚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7个被命名的风暴。“白海豚”一名是由香港所提供,在此是特指中华白海豚,是当地的吉祥物之一,主要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华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白海豚生成初期走向飘忽不定,但随后开始呈现西北太平洋“转向型”风暴的路径,先沿副热带高压脊向西北偏西移动,到达其西侧后再转向东北,直扑阿留申群岛一带,期间受冷空气入侵而转化为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