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路 (南京) 编辑
中华路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境内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著名街道,南到中华门内秦淮河上的镇淮桥,北到内桥洪武路,并与白下路交汇。中华路沿线自北向南与建康路升州路长乐路等重要街道交汇。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三山街为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地名,明清至民初原是今中华路中段,从建康路到瞻园路一段的街名,因对三山门,以及李白用“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而得名。
门东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历史上的一个区片名,指城内南部,中华门内东侧的市区;与中华门内西侧的“门西”地区相对。门东的东、南两面均为南京城墙,西到中华路。内秦淮河蜿蜒贯穿全境。
锦绣坊21号民居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内桥以南、中华路以东的王府园小区内。该建筑原位于锦绣坊21号,存有原属清代贡院建筑梁架上的雕刻构件,1991年原建筑的一部分与户部街某处古建筑的一部分合并移建为白下区文物陈列馆,现由多家单位办公使用。
洪武路是中国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到白下路过内桥接中华路,北到中山东路接洪武北路。得名于明太祖年号洪武。
升州路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条重要街道,位于秦淮区。该路为东西走向,东起中华路,西到水西门,与莫愁路交汇,横贯南京最古老的城区。该路在南唐时期已经形成金陵城内的东西干道。1930年代拓宽成为现代马路,并以南京历史上的名称命名为升州路。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本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369号,始建于1899年,为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截至2012年已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目前该校拥有3个校区,高中部已经迁移至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初中部则分布在原中华中学校区以及河西新校区。原中华中华校区内的育群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早期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本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369号,始建于1899年,为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截至2012年已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目前该校拥有3个校区,高中部已经迁移至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初中部则分布在原中华中学校区以及河西新校区。原中华中华校区内的育群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早期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洪武路是中国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到白下路过内桥接中华路,北到中山东路接洪武北路。得名于明太祖年号洪武。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本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369号,始建于1899年,为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截至2012年已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目前该校拥有3个校区,高中部已经迁移至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初中部则分布在原中华中学校区以及河西新校区。原中华中华校区内的育群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早期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本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369号,始建于1899年,为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截至2012年已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目前该校拥有3个校区,高中部已经迁移至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初中部则分布在原中华中学校区以及河西新校区。原中华中华校区内的育群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早期西方现代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