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编辑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是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负责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机构,1928年成立于广州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龙泉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下辖龙头村是抗日战争时西南联大教授们所居住的村庄,如今龙头村还保留着如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的旧居,以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
康豹,美国籍犹太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妻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淑芬。专攻台湾宗教,是研究王爷信仰的专家。
周祖谟,表字燕孙,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从罗常培学音韵学,毕业论文《篆隶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1936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和董同龢同寝。
小学堂文字学数据库于2013年4月25日开始运作,是承袭中央研究院2005年至2013年的动态组字,提供中文研究所需、查询文字学演变与释义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整合查询工具。此数据库由中华民国科技部经费补助,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资讯科学研究所、以及国立台湾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所共同开发。
杜正胜,台湾高雄永安区人,历史学者,专长在先秦、中国古代社会史学者,专研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医疗史等。1992年7月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小学教师,台湾东吴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教授、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陈水扁执政时期的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等职。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教授、长荣大学台湾研究所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暨通信研究员、《大陆杂志》主编、《新史学》主编、中央研究院院士。
东山柏园是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座三层建筑,位于恤孤院路12号,中共三大会址对面,曾用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三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交通部等机构的办公场所。建筑现为广东省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所有,有十余户居民居住,2018年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列表。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为隶属于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6月,展馆设在该院南港区院区历史文物陈列馆大楼1、2楼,展品囊括该所历年考古出土之龙山文化、殷商、周代、居延汉简与台湾史前时期器物,及其收藏之古籍、拓片、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与中国西南民族田野调查文物等,有“小故宫”美称。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物馆,为隶属于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之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在该院南港区院区,展品包括该所典藏之台湾南岛民族文物、台湾考古遗址列表出土文物、汉族民俗与宗教文物、环太平洋地区国家之文物,及源自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物等。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暨研究所,简称台大人类学系、台大人类系,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人类学研究兼教育单位,也是唯一同时培训人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单位。其源于1929年所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学讲座”,在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等人主持下,该讲座收藏大量民族学与考古学标本与照片。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以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济根据这些收藏结合史语所于中国大陆的考古学研究与民族学研究,创立“考古人类学系”。在此之后,该系所长期和史语所以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紧密结合,主导台湾人类学与台湾考古学发展,并培育出许多相关领域学者与专业人员。1956年该系设立研究所,1982年在当时之系主任李光周主导下,考古人类学系改名为“人类学系”并沿用至今。
台大人类学系隶属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底下,系馆旧址为已遭拆除的洞洞馆,目前暂居于国立台湾大学内,待国立台湾大学人文大楼兴建完成后再行搬迁。馆内除了教学设备外,另设有贮藏室与标本室,分别存有与展示民族学与考古学标本。此外,馆内图录室原收藏大量图书与手稿则于1997年移交至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分别存放在一般图书区与“人类系图录室旧藏”。此外,该系所于1953年开始发行学术期刊《考古人类学刊》并延续至今。
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是中央研究院在南京的建筑群,包括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大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大楼、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大楼三座建筑,分别修建于1947年、1936年、1931年。建筑群地址为北京东路39号,位于鸡鸣寺南侧,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内,同时也是江苏省科技厅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