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1936年3月提出的蓝图,提出要在中南省份创设工业原材料基地,为逼在眉睫的日本侵略做准备。计划由德国军事顾问团帮助下定稿。因为获中德关系,1936年6月落实为中德三年计划。精研中德关系史的学者柯韦林称之为“国民党的大跃进”。
对德宣战案是1917年4月至5月期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激烈讨论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对德国宣战的议案。2月至3月时国会已通过中德关系。主战派以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但5月被报章揭露他向日本秘密借款“西原借款”,议案暂缓。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引咎辞职,反对参战的势力大挫。国务院第二次段祺瑞内阁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中德、中奥条约,收回天津市,汉口德奥租界,并援助协约国。对德宣战案的斗争在宏观上属于府院之争的一部分。
中华民国与德国关系是指中华民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1913-1941年,两国有中德关系,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第二次断交后由于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与冷战缘故,中华民国只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目前均在对方首都互设实质大使馆的代表机构。
中德关系指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德两国从19世纪末开始进行直接的交流。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之后,两国持续了大约30年的中德关系,直到阿道夫·希特勒联合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成为了敌对双方。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冷战中,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即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于1949年10月27日和1972年10月11日。1990年,冷战进入尾声,两德统一,两国关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德关系被双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中华民国与德国关系是指中华民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1913-1941年,两国有中德关系,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第二次断交后由于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与冷战缘故,中华民国只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目前均在对方首都互设实质大使馆的代表机构。
对德宣战案是1917年4月至5月期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激烈讨论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对德国宣战的议案。2月至3月时国会已通过中德关系。主战派以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但5月被报章揭露他向日本秘密借款“西原借款”,议案暂缓。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引咎辞职,反对参战的势力大挫。国务院第二次段祺瑞内阁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中德、中奥条约,收回天津市,汉口德奥租界,并援助协约国。对德宣战案的斗争在宏观上属于府院之争的一部分。
中华民国与德国关系是指中华民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1913-1941年,两国有中德关系,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第二次断交后由于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与冷战缘故,中华民国只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目前均在对方首都互设实质大使馆的代表机构。
中德关系指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德两国从19世纪末开始进行直接的交流。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之后,两国持续了大约30年的中德关系,直到阿道夫·希特勒联合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成为了敌对双方。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冷战中,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即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于1949年10月27日和1972年10月11日。1990年,冷战进入尾声,两德统一,两国关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德关系被双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中德关系指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德两国从19世纪末开始进行直接的交流。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之后,两国持续了大约30年的中德关系,直到阿道夫·希特勒联合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成为了敌对双方。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冷战中,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即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于1949年10月27日和1972年10月11日。1990年,冷战进入尾声,两德统一,两国关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德关系被双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对德宣战案是1917年4月至5月期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激烈讨论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对德国宣战的议案。2月至3月时国会已通过中德关系。主战派以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但5月被报章揭露他向日本秘密借款“西原借款”,议案暂缓。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引咎辞职,反对参战的势力大挫。国务院第二次段祺瑞内阁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中德、中奥条约,收回天津市,汉口德奥租界,并援助协约国。对德宣战案的斗争在宏观上属于府院之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