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 编辑
中观,大乘佛教术语,以观察中道作为修行。其思想起源于《杂阿含经》,即八正道中的正见龙树著《中论》以此为理论核心,为中观派的核心思想与修持方法。
2
相关
释僧肇,俗姓张,京兆人。为鸠摩罗什门下著名弟子,罗什的佛教译经大都由僧肇润文,使得罗什的译经为中国人喜爱读诵的得力干将,著名的汉传佛教理论思想家,将般若中观思想中国化,为三论宗的先驱人物。
释宽谦,俗名杨汉珩,生于台湾台北市,为汉传佛教比丘尼。现为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及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法师除善讲中观、唯识等佛教经论,亦着力于推广佛教艺术。
宗喀巴 ,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名称”,通称宗喀巴 、宗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42岁时,得到佛护的《中论释》,认识到月称和清辩两家见解的异同,了悟到“缘起性空”,提倡“中观应成”,并依此批判当时西藏流行之各种中观学说,主张“一切法唯名分别安立”,建立他在中观思想方面的独特主张。其弟子克主杰开班禅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达赖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传佛教一代祖师,被藏族人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又名《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作者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称太上老君西游昆仑山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经仙人转传传授,葛玄笔录而传世。学者推断此经出于六朝或唐代,葛玄、洞玄灵宝定观经、正一真人之题记,当为依托者所题。从内容文字来看,此经似乎深受大乘佛教的中观哲学和初唐重玄宗学的影响。
慧远,俗姓贾,并州雁门楼烦县人,东晋高僧,是中观般若学大师,曾居庐山东林寺,人称称庐山慧远或东林慧远。后世净土宗认为,他曾在此组织莲社,推广念佛往生,将其尊为净土宗初祖,但净土宗二祖善导师承来自昙鸾、道绰一系,与慧远无前后师承关系。
慧远,俗姓贾,并州雁门楼烦县人,东晋高僧,是中观般若学大师,曾居庐山东林寺,人称称庐山慧远或东林慧远。后世净土宗认为,他曾在此组织莲社,推广念佛往生,将其尊为净土宗初祖,但净土宗二祖善导师承来自昙鸾、道绰一系,与慧远无前后师承关系。
慧远,俗姓贾,并州雁门楼烦县人,东晋高僧,是中观般若学大师,曾居庐山东林寺,人称称庐山慧远或东林慧远。后世净土宗认为,他曾在此组织莲社,推广念佛往生,将其尊为净土宗初祖,但净土宗二祖善导师承来自昙鸾、道绰一系,与慧远无前后师承关系。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又名《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作者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称太上老君西游昆仑山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经仙人转传传授,葛玄笔录而传世。学者推断此经出于六朝或唐代,葛玄、洞玄灵宝定观经、正一真人之题记,当为依托者所题。从内容文字来看,此经似乎深受大乘佛教的中观哲学和初唐重玄宗学的影响。
释宽谦,俗名杨汉珩,生于台湾台北市,为汉传佛教比丘尼。现为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及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法师除善讲中观、唯识等佛教经论,亦着力于推广佛教艺术。
宗喀巴 ,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名称”,通称宗喀巴 、宗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42岁时,得到佛护的《中论释》,认识到月称和清辩两家见解的异同,了悟到“缘起性空”,提倡“中观应成”,并依此批判当时西藏流行之各种中观学说,主张“一切法唯名分别安立”,建立他在中观思想方面的独特主张。其弟子克主杰开班禅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达赖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传佛教一代祖师,被藏族人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