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编辑
哲学中,主体是指具有独特意识和/或独特个人经历的存在,或与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另一个实体有关系的实体。
1
相关
先验唯心论是德国哲学伊曼努尔·康德在18世纪建立的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种观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康德认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方式,不是直接对物自体进行认知,而是在知觉中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现象向我们显现。因此康德的这个理论就限定了人认识能力的范围,并且也因此否定了我们有直接认知物自体的能力。换言之,物自体必须通过心灵的认知形式才能够被我们所经验到。
环境权限是系统访问控制研究中的术语。当主体指明它需要的客体的名称和它将要对该客体执行的动作便可以完成该动作的时候,我们称该主体使用了环境权限。
新主体性文学是联邦德国文学界197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一些中青年作家曾经带着改造社会的理想参加了新左派运动,理想破灭后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自我,强调个人和主体的存在。他们提倡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论。代表作家有彼得·施耐德、彼得·汉德克、尼古拉斯·伯恩、博多·斯特劳斯、加布里埃莱·沃曼等。
冒号分类法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甘纳桑1933年创制的图书分类法。它是通用而不是专用的分类法,可通过使用“分面”或“冒号”来建立复杂的新范畴。计108个大类和10个概括性的类目,其类号由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的混合标记所组成。每一大类有五个基本“分面”或“类组”。它们是:主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如牙医外科的编号为L124:4:7,它用字母L代表医学,数码124为牙齿,数字4表示疾病,数字7即外科等一系列字母与数字组配而成。
冒号分类法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甘纳桑1933年创制的图书分类法。它是通用而不是专用的分类法,可通过使用“分面”或“冒号”来建立复杂的新范畴。计108个大类和10个概括性的类目,其类号由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的混合标记所组成。每一大类有五个基本“分面”或“类组”。它们是:主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如牙医外科的编号为L124:4:7,它用字母L代表医学,数码124为牙齿,数字4表示疾病,数字7即外科等一系列字母与数字组配而成。
先验唯心论是德国哲学伊曼努尔·康德在18世纪建立的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种观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康德认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方式,不是直接对物自体进行认知,而是在知觉中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现象向我们显现。因此康德的这个理论就限定了人认识能力的范围,并且也因此否定了我们有直接认知物自体的能力。换言之,物自体必须通过心灵的认知形式才能够被我们所经验到。
主体-客体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关于人类经验分析的哲学论题,产生于这样一个前提:世界由客体组成,主体感知或假定客体作为实体存在。这种对经验的划分的导致了主体是怎样与客体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有一个重要的子问题,被称为他心问题:我们自己的心灵怎样与其他心灵相联系,如何对待我们对自我经验的感知和对全体其他人类的经验的感知之间的根本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