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编辑
,也称是一场始于2013年11月21日于乌克兰首都基辅独立广场的公开示威,至2014年2月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解除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职务结束。主要起因是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并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另外,总统亚努科维奇2014年1月17日签署新法,禁止几乎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而再度引发民怨。抗议群众主要的诉求是与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纪录片《凛冬烈火:乌克兰为自由而战》详细记录此次示威活动,人权组织宣布在占领为期93天中,示威镇暴已造成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伤,还有65人失踪。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基辅列宁雕像倒塌事件发生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8日下午约六点,乌克兰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爬上基辅市内一座列宁雕像,在其脖子上套上铁绳后将其拉倒。这一雕像于1946年落成,是基辅市最后一座列宁雕像。警方在示威者拉倒雕像的过程中采取了消极的默许态度,未作干预,但之后将其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一名极右翼反对党斯沃博达党党员宣布负责。事件在乌克兰国内的评价褒贬不一,政府和乌克兰共产党批评其为野蛮行径,反对党的态度则飘忽不定。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基辅民众反对拉倒列宁像的行为。受此事件影响,乌克兰境内的许多共产主义者的雕像遭受了同样命运。
乌克兰反示威法指十项限制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法律。2014年1月16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该项法案,史称“黑色星期四”,并于次日在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的浪潮下,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签署法令。法律被亲欧盟运动示威者、非政府组织、学者和乌克兰媒体统称为“独裁统治的法律”。
格鲁舍夫斯基大街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一条大街。街道以乌克兰院士、政治家、历史学家梅哈尔洛·格鲁舍夫斯基的名字来命名,位于佩切尔斯克区的利普基社区,沿街建筑包括乌克兰最高拉达大楼、基辅市政府和议会图书馆。大街毗邻宪法广场所在地马林斯基公园。大街是佩克斯克拉和利普吉的边界。从欧洲广场来看,这条街连接基辅旧城。从欧洲广场开始,一路前往临近政府大楼的花园街,会有明显的升高。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期间,2014年格鲁舍夫斯基大街骚乱。
乌克兰志愿营 是2014年春季以来为应对俄乌战争而形成的乌克兰民兵和民间准军事组织。 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13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期间形成的民兵组织。 大多数民间志愿军最初的经费开支来自于自筹资金,一些志愿军得到了乌克兰寡头的支持,而另一些志愿军通过线下以及互联网等方式群众募资。 很多民间志愿军后来都被编入乌克兰军队、特种警察和准军事部队。 大多数被政府收编的志愿军是由乌克兰国防部和内政部指挥。
,是指传统传媒体系以外的新闻工作者,包含已脱离一般传媒机构、以自由职业对事件做出报导的人,或者对新闻工作有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这个风气沿自部落格、民间独立媒体、网络媒体或社群网站等新媒体的盛行。虽然公民记者以“记者”为名,且自身或所属团体大多自外于原本的传媒产业,不一定出身新闻相关的专业,因此并不易完全融入于传媒产业的从业人员当中,且现今新闻产业多采商业组织型态来经营,由于公民记者并非属于这些企业组织,故不容易取得记者证或采访通知。但由于进入网络时代,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日益普及,公民记者活跃在世界各地,在灾区、示威现场、战场报导、疫区报导全球重要的新闻,例如2010年海地地震、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太阳花学运、雨伞革命、2019冠状病毒病、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
2014年格鲁舍夫斯基大街骚乱是为了回应乌克兰反示威法,自2014年1月19日起在基辅市中心迪纳摩体育场外格鲁舍夫斯基大街爆发的警民对峙,对峙随后演变成一系列的骚乱。骚乱与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同期进行。
媒体对乌克兰危机的报导是指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乌克兰亲俄动乱、顿巴斯战争以及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乌克兰媒体、西方媒体、中国媒体和俄罗斯媒体对一系列事件的报道。 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西方媒体被都人指责故意政治宣传和发动信息战。
基辅列宁雕像倒塌事件发生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8日下午约六点,乌克兰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爬上基辅市内一座列宁雕像,在其脖子上套上铁绳后将其拉倒。这一雕像于1946年落成,是基辅市最后一座列宁雕像。警方在示威者拉倒雕像的过程中采取了消极的默许态度,未作干预,但之后将其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一名极右翼反对党斯沃博达党党员宣布负责。事件在乌克兰国内的评价褒贬不一,政府和乌克兰共产党批评其为野蛮行径,反对党的态度则飘忽不定。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基辅民众反对拉倒列宁像的行为。受此事件影响,乌克兰境内的许多共产主义者的雕像遭受了同样命运。
《》是一部2015年的纪录片,由叶夫根尼·艾菲尼夫斯基执导,纪录了乌克兰在2013年至2014年冬季爆发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由乌克兰、美国和英国联合制作。本片于2015年10月9日在Netflix上释出,在此之前曾数次参加电影节的展映。
2014年5月11日,在自称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控制下的许多城镇举行了关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地位的公投。在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后亲俄骚乱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这些公投试图使共和国的建立合法化。此外,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一些乌克兰控制地区举行了关于加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反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