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脚病 编辑
乌脚病,学名为坏疽或脱疽,为1950年代末期,台湾西南沿海地区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双足发黑而得名,俗称乌焦蛇。其中又以八掌溪下游南北两岸的嘉义县布袋镇义竹乡台南县学甲镇、北门乡等4四个滨海乡镇案例最多。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王金河,台湾台南县北门区人,外科医生,长期对嘉南平原沿海乌脚病病患免费医治,有“台湾乌脚病之父”之称,第七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曾文宾,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人,曾任台大医院副院长、花莲慈济医院院长,因调查嘉南平原乌脚病与饮水砷含量有关,得到第十五届医疗奉献奖特殊奖,也对高血压有研究。
一只鸟仔哮啾啾》是一部1997年的台湾电影,是描述1960年代台湾西部沿海居民罹患乌脚病的电影。此片获得第四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入围第3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获得该届评审团大奖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财团法人基督教芥菜种会由美国籍宣教士孙理莲于1952年成立,是全台第一个立案的社会福利组织。基督教芥菜种会早期致力于医疗、儿少安置、教育、宣教等工作,在全台各地设立育幼院、少年之家、残障之家、肺结核疗养院、乌脚病诊所、原住民诊所及产院、职业教育训练学校,并于南洋群岛推动宣教与教育,共扶助全台逾90万的弱势儿少、病患、妇女、原住民及牧师;近年来则着重在儿少安置、社区服务、社会企业与海外援助工作上。
台湾乌脚病医疗纪念馆,过去称为金河诊所,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南市北门区永隆村的一处诊所,由“台湾乌脚病之父”之称的王金河所创立,现则作为展示王金河、乌脚病历史等相关纪录的纪念馆使用。
陈拱北,台湾台北市松山区人,公卫学者,创办台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和研究所,被誉为“台湾公卫之父”,因在台湾建议以含碘食盐作食用盐预防甲状腺肿、调查嘉南平原乌脚病等贡献,去世后得到第三届医疗奉献奖特殊奖。
财团法人基督教芥菜种会由美国籍宣教士孙理莲于1952年成立,是全台第一个立案的社会福利组织。基督教芥菜种会早期致力于医疗、儿少安置、教育、宣教等工作,在全台各地设立育幼院、少年之家、残障之家、肺结核疗养院、乌脚病诊所、原住民诊所及产院、职业教育训练学校,并于南洋群岛推动宣教与教育,共扶助全台逾90万的弱势儿少、病患、妇女、原住民及牧师;近年来则着重在儿少安置、社区服务、社会企业与海外援助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