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勋,是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女婿。大顺元年二月廿二,索勋发动政变,杀张义潮的侄子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夫妻和六子
,拥立张议潮的亲子张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两年后,张淮鼎死,索勋没有扶立张淮鼎的儿子张承奉,而是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的不满,于乾宁元年,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
乾宁元年,他和王钊一起被王建收为义子,官至知蜀州。他为人宽厚谨慎。王建便令许存驻守蜀州,暗中让王宗绾监视许存。王宗绾秘密向王建说,许存忠诚勇敢谦恭谨慎,具有贤良将领的才能,王建于是放弃了先前的成见,把许存的姓名改为王宗播认做养子。王建破东川,命王宗绾分兵取昌州、普州,领武定军节度使。天祐元年唐昭宗发丧,朝廷派遣哀使司马卿前往成都宣谕王建,到这时才进入蜀境。西川掌书记韦庄替王建谋划,派王宗绾告诉司马卿说:“蜀地将士,世受唐恩,去年听说皇上东迁洛阳,共上二十表,都没有回答有逃跑的兵卒从汴州前来,听说先帝已遭朱全忠弑逆。全蜀将士方日夜枕戈以待,想为先帝报仇。”前蜀建立后,永平元年,王建与李茂贞相攻,充马步都指挥使,于西县筑城,置安远军,捍蔽利州。永平二年,授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不久,加兼北路行营都制置使,辅佐朝政。光天元年,王建病重,与王宗弼、王宗瑶一起辅佐太子王衍。王衍即位,依然担任中书令,封临洮王。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以及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境内,以鲜水河而得名。该断裂带长约400公里、宽约200至300米,沿鲜水河谷发育。其走向为北西至南东,北起四川甘孜,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市,南与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相连。
吴太祖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府合肥县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奠定者。唐乾宁二年进同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祐二年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称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李匡筹,或作李匡俦,晚唐军阀,景福二年推翻兄长李匡威后成为卢龙节度使直至乾宁元年末或二年初战败。
朱瑄,一作朱宣,晚唐军阀,中和二年—乾宁四年以节度使身份统领天平军。他和在邻镇的堂弟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组成权力联盟,后又与盟友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一起陷入与前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长期战斗中,这场战斗对乡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乾宁四年,他们三人战败,朱瑄被朱全忠俘虏并处决。
张承奉,唐朝末年至五代初期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孙子、张淮鼎的儿子。景福元年,张淮鼎死,唐廷册封索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的不满,于乾宁元年,派四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后来张承奉被李氏家族架空,遂发动政变,使李氏失势。不久后得到了唐朝和后梁的承认。朱温死后,张承奉自称西汉白衣天子,国号为西汉金山国,后被甘州回鹘打败,几乎亡国,被迫向甘州回鹘称臣,改称天王,国号改为西汉敦煌国,降表写道:天子是子,可汗是父。张承奉从此丧失斗志,朝中之事皆交给大臣处理,此后再无记载。
韩建,表字佐时,许州长社人,晚唐军阀,最终成为篡唐的后梁的下属。他最为知名的是于乾宁三年至光化元年在自己的军部华州控制唐昭宗及在昭宗停留期间屠戮宗室亲王。
刘建锋,有的史书作刘建峰、刘建封、刘锋,字锐端,唐朝末年军阀,自乾宁元年控制武安军直至三年去世。
李仁祐,是唐朝末年党项族人,原名拓跋仁祐,其父拓跋思恭为唐朝立功,赐姓名李姓,李仁祐死在李思恭之前,乾宁二年,李思恭死后,其弟李思谏立为定难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