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雄是中华民国国立台北大学的现任讲座教授,亦为国立交通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曾担任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以及开南大学校长。他曾经担任过国家科学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两次,并获颁杰出特约研究员的荣誉。
饮水思源为一座铸有交通大学校徽的纪念碑,位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执信西斋前。最早修建于1933年,现址为1979年重建的复制品。其复制品亦广泛分布于继承交通大学的五所学校校园中。
林致平,江苏无锡人。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央航空机械学校高级教官及高级班主任、四川大学航空系主任;中央航空研究院结构组长;1949年去台。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胡光镇 ,江苏省松江人,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子系。曾在民航局、电子工业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1996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铁砧是一种常用工具,其最简单的形式是有一个用以放置锻打物体坚硬平面的金属块。铁砧的惯性能够使锻打工具的能量转移到工件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砧用于金属锻造方面。在现代焊接技术的出现之前,它是金属工人主要的工具。现代砧板大多用钢材制成,亦有其它材料。铁砧具有古老的历史,因而也具有超出其实用工具以外的含义,例如交通大学的校徽即绘有铁砧。
《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是西南交通大学的校歌。该歌曲原型最初谱写于1934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词作者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稚晖,曲作者不详。
徐懋德,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中国共产党员,1936年入海门中学,1942年受师长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后赴台协助蔡孝乾建立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化名李絜,担任学工委书记,派陈炳基成立新民主同志会,吸收李登辉、林如堉、李苍降等人,在台湾大学、师大、省立基中等地发展组织,光明报遭破获后积极安排成员撤退,1950年2月潜返大陆,担任交通大学教授直到退休。
程孝刚,字叔时,江西宜黄人,机械工程专家,原交通大学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原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学院,成立于2016年3月,由原理工学院物理系、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而成。学院的前身物理系成立于1951年,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大同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
古奇峰位于台湾新竹市郊,原称平埔顶,四周环绕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绿意,包括十八尖山、青草湖、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及新竹科学园区等,风光明媚。“古奇远眺”是竹堑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