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玺 编辑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皇帝的信物,历代正统皇权的象征。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相传由和氏璧所雕成,根据记载和流传的拓片,玉玺字迹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三种说法。
2
相关
永兴三年正月,刘显进攻常山,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统率八千骑兵北征。后来冉闵被前燕俘虏。四月廿五日,慕容俊派慕容评、中尉侯龛率领精兵一万进攻邺城。蒋干、冉智闭城固守,城外兵众全都投降了前燕。五月,邺中饥荒,人相食,原后赵宫人被残食殆尽。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东晋请降,向谢尚求救。谢尚派戴施据守枋头,戴施听说蒋干派人求救,从仓垣移师到棘津,阻拦了蒋干的使者,索要传国玺。刘猗让缪嵩返回邺城禀报蒋干。蒋干怀疑谢尚不能前来援救。犹豫不决。六月,戴施率一百勇士进入邺城,帮助守卫三台,骗蒋干说:“如今燕寇陈兵城外,道路不通,传国玺不敢送走。你把它交给我,我迅速禀报天子。天子会多发兵粮救助你。”蒋干认为他说得有理,就拿出传国玺交给了他。戴施暗地里怀揣传国玺送到了枋头。六月初六,蒋干率领精兵五千人、晋兵出城战斗,被慕容评打败,被斩首四千多人,蒋干逃回邺城。八月十三日,魏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让前燕军队进入,戴施、蒋干系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来,逃奔到仓垣。
清朝仿明朝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字。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清朝仿明朝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字。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明朝政府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玺之虚。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
339年,石虎任命抚军将军李农会同征北大将军张举进攻前燕的凡城。张举等人进攻十多天,不能取胜,于是退军。后张举任太尉。348年,石虎与群臣商议立太子。太尉张举说:“燕公石斌长于军事统治,彭城公石遵长于礼乐教化,只看陛下选择。”戎昭将军张豺推荐齐公石世。石虎便与张举、李农定议立石世为太子。349年,石虎死后,石世即位。张豺找张举谋划诛杀司空李农,张举和李农关系密切,就把此事泄露给李农。李农闻讯后逃到广宗,刘皇后派张举统领多路朝廷禁军包围了他们。张豺任命张离为镇军大将军,监督朝廷内外的军务。后来冉闵、李农帮助石鉴夺得皇位。新兴王石祗镇守襄国,想杀掉石闵、李农。石闵、李农任命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和张举以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讨伐石祗。350年,石闵胁迫石鉴改国号为卫,大杀诸胡。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全都投奔襄国石祗。石祗派汝阴王石琨以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兵众攻打邺城,被石闵击败。石闵废黜石鉴,恢复自己的冉姓,建立冉魏。石祗称帝,延续后赵,351年,冉闵攻打包围襄国一百多天。石祗去掉了皇帝的称号,改称为赵王,派遣太尉张举到前燕请求援军,并承诺送去传国玺。悦绾从襄国返回,慕容俊才知道张举所说的送传国印玺是荒诞之辞,于是就杀了他。
三神器是指日本创世日本神话故事中,源自天照大神,并在其后代日本日本天皇手中代代流传的三件神器。目前仍然有一些日本人认为三神器是代表天皇的正统象征,在日本的地位类似中国的传国玺与朝鲜半岛的天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