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沙皇国 编辑
俄罗斯沙皇国 ,也译作沙皇俄国,简称沙俄或俄国,是1547年至1721年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后,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之前的俄罗斯国号,但在中文圈中“沙俄、沙皇俄国”一词,也可以指代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因为这两国的统治者均为俄罗斯沙皇。最后,此国自称第三罗马,但并未获得当时欧洲人的广泛接受,它把罗马帝国视为“第一罗马”,拜占庭帝国为“第二罗马”,而自己为“第三罗马”。
1
相关
鲍里斯·伊凡诺维奇·莫罗佐夫 是一位俄罗斯沙皇国政治人物和波雅尔,是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统治初期的俄罗斯沙皇国领导人。
瓦西里·彼得罗维奇·莫罗佐夫是一位俄罗斯沙皇国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1601年成为奥科尔尼基,1607年成为波雅尔,他也是图拉、普斯科夫和喀山的沃伊沃德,他也是波雅尔和沃伊沃德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莫罗佐的儿子。
康斯坦丁·瓦西尔·奥斯特罗斯基 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鲁塞尼亚东正教什拉赫塔、王公、弗拉基米尔的市长、沃里尼亚元帅和基辅省的沃伊沃德。在生期间曾多次成为波兰王国和俄罗斯沙皇国王位的候选人,也曾拒绝帮助伪德米特里一世并支持扬·扎莫厄斯基。他被视为1569年卢布林联合谈判中代表早期乌克兰的事实领袖,也被认为是16世纪乌克兰文化和民族复兴里的重要人物。
特维尔主易圣容大教堂是特维尔教区的一座大教堂,1271年前,教堂原址就有一座木制教堂。1286年,人们修建了一个石制教堂。在17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邦入侵俄罗斯沙皇国期间,该教堂被拆。人们于1689年至1696年在旧址上重新建造教堂。该教堂于1935年又被炸毁。1992年后,有人提出应该重建这座教堂。2014年12月20日,有人根据旧图纸开始重建教堂。截至2019年,教堂大致重建完毕。
大北方战争,又称或北方大战,是俄罗斯沙皇国与瑞典帝国之间在1700年爆发的战争,主因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全面击溃瑞典从此称霸波罗的海,瑞典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俄罗斯帝国在中文中常简称为帝俄、沙俄、俄国,是存在于18世纪至20世纪的统一君主制国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朝代。1721年,俄罗斯沙皇国沙皇彼得大帝率军击溃瑞典帝国赢得大北方战争后,改称“全俄罗斯皇帝”,创立俄罗斯帝国。虽然俄罗斯帝国的君主已按照西方惯例明确改称“皇帝”,但在当时的欧洲依然习惯性的称呼俄罗斯皇帝为“沙皇”。
全俄罗斯缙绅会议是16至17世纪俄罗斯沙皇国的各个王国境内的诸阶层的议会,代表了俄罗斯的三种封建阶级:贵族和官僚、教士以及平民。伊凡四世于1549年首次召开缙绅会议,俄罗斯混乱时期,缙绅会议选举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为沙皇。1922年俄罗斯内战期间,米哈伊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季捷里赫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了阿穆尔河沿岸临时政府缙绅会议,选举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沙皇。
伊凡·米哈伊洛维奇·沃罗滕斯基俄罗斯沙皇国一位波雅尔、总督和沃伊沃德,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之子,七波雅尔成员之一。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通称伊凡雷帝,俄罗斯沙皇国的开创者。留里克王朝君主,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在位时几乎所有钱财都耗费于战争上:1552年攻陷喀山汗国标志了帝国第一次向传统罗斯诸国外领土的扩张;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意图夺得波罗的海更多沿海领土,扩张时被瑞典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合抵挡,结果伊凡直到1584年离世前与对方签约,放弃战时帝国夺取的所有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