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寺 编辑
光禄寺是中国古代掌理膳食的官署。
光禄寺原称为光禄勋,由汉朝郎中令演变而来,统属宫廷宿卫及侍从等。至仅存其名,北齐则易名为光禄寺,职责亦变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均保留此制,仅时曾易名为崇禄寺,则职属宣徽院
1
相关
宣徽院,于唐朝后期设置,有南、北二院,“置宣徽南北院使,以宦者任之,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事”。宣徽院设有酒坊,专为皇宫造酒,高承《事物纪原》:“唐有酒坊使”,金银酒器以《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编排。金明昌五年 增设御药房,隶属宣徽院。洪武元年改宣徽院为光禄寺,负责的是御膳食材的采买。清初复设内官监,管理内务府帑项出纳,顺治十七年易名为宣徽院,康熙十六年始称会计司。
典簿,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此官职为一普设性低阶官职,品等为正七品或从七品。该官职主要从事掌奏文书的起稿校注,配置于国子监典簿厅、太常寺、光禄寺等等。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孙如法,表字世行,号俟居。浙江余姚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赠光禄寺少卿。
署正,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神乐署署正品等为正六品。该官职主要从事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事宜,属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之一。光禄寺分大官署、珍馐署、良酝署、掌醢署四署,署正,初制满员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
内阁侍读学士,清代内阁属官。额设满四人,蒙古二人、汉二人。秩从四品。满、汉缺以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及理事官、郎中等官升用;蒙古缺以蒙古给事中,御史、郎中等升用,亦均可由内阁侍读、中书补授。初兼太常寺卿衔,后停。掌章奏翻译,校阅等事。分隶于满本房、汉奉房、蒙古房各机构理事。
何乔远,表字穉孝,号匪莪,隐居镜山,人称镜山先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人。明朝政治人物。曾任主事、郎中、经历、光禄寺少卿、光禄卿、通政使、南京工部侍郎等官。年七十四。赠工部尚书。著有《闽书》、《名山藏》等。
尚膳监,明朝十二监之一,与光禄寺和女官系统的尚食局负责皇宫内伙食供应,设掌印太监一员。尚膳监烹饪的食材,向光禄寺领取。
王士桢,字衷一,号旭阳。山东泗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光禄寺少卿。曾出使琉球国。
柴涞,字季东,号思斋,光禄寺厨籍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文佳·成林,字竹坪,号茂轩,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咸丰五年乙卯科举人,清朝同治、光绪朝官员。同治中兴的七大重臣之一。曾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总理衙门大臣、署理三口通商大臣、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