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 (台东县) 编辑
八仙洞遗址,俗称八仙洞,位于台湾台东县长滨乡台湾省道台11线公路旁的海蚀洞群,是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台湾考古遗址,为旧石器时代长滨文化的代表。在2006年,被中华民国政府指定为国定遗址
1
相关
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在1988年6月1日成立,绿岛于1990年规划进此风景区。此风景区北为花莲溪口,最南为小野柳,东为海域20米等深线,以西为省道台11线向西第一道山棱线为界。重要的景点由花莲市沿东海岸南下至台东市,沿途有蕃薯寮、石梯坪、秀姑峦溪泛舟、八仙洞、石雨伞、乌石鼻、三仙台、东河桥、水往上流、杉原海水浴场、小野柳等许多景点。另外,位于台东东方33公里处的绿岛,也是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的一颗灿烂明珠。
“长滨文化”是至今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出现在台湾尚与亚洲大陆相连时,是一个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考古学者根据遗留的物质推测,此一聚落的人口规模不大,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内及岩荫下,不知农耕、畜牧,亦不会制陶,也不会冶炼铁器,但已知用火,以敲打的方式制作石器,生活则靠狩猎和采集自然食物维生,目前发现的分布地点以台湾东南部沿海地带及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一带。该文化由台湾大学考古团队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考古团队在海蚀洞穴中进行了五次的探掘工作,发掘出不少旧石器晚期人类使用过的砾石器具,主要分布在四处洞穴底部。1969年,学者李济依据考古学命名通则,将该文化以所在地“长滨”为名,称为长滨文化。
“长滨文化”是至今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出现在台湾尚与亚洲大陆相连时,是一个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考古学者根据遗留的物质推测,此一聚落的人口规模不大,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内及岩荫下,不知农耕、畜牧,亦不会制陶,也不会冶炼铁器,但已知用火,以敲打的方式制作石器,生活则靠狩猎和采集自然食物维生,目前发现的分布地点以台湾东南部沿海地带及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一带。该文化由台湾大学考古团队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考古团队在海蚀洞穴中进行了五次的探掘工作,发掘出不少旧石器晚期人类使用过的砾石器具,主要分布在四处洞穴底部。1969年,学者李济依据考古学命名通则,将该文化以所在地“长滨”为名,称为长滨文化。
水母溪为一位于台湾东部之县市管河川,干流长度12.00公里,流域面积40.40平方公里,分布于台东县长滨乡。主流发源于长滨乡三间村三间屋山西北侧,先向北北东流,经小嘉义后转东南东流,经大坪顶、南溪,最终于八仙洞东北侧注入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