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 编辑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军事行动攻入大清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八国联合军队。八国联军军队的人数最早是三万人,后来增至约五万人。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在绿岛监狱中书写的一部中国通史,从盘古开天写到八国联军,是柏杨的代表作品之一。
刚毅,字子良,他塔喇氏,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大臣。其曾在戊戌政变后监斩戊戌六君子,并且支持义和团抵御八国联军
王懿荣,字正孺,号廉生,山东福山县人。晚清翰林,曾三任国子监祭酒。八国联军之役拜京师顺天团练大臣,不愿投降洋人,自杀殉国。追赠侍郎、荣禄大夫,谥文敏。王懿荣精通金石学,被普遍认为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天津卫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筑城。弘治年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处建造天津鼓楼。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天津城墙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老城的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一些保留。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天津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仿古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将这里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定名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
余联沅,表字搢珊,湖北孝感县人。晚清政治人物。庚子拳乱、八国联军时,余联沅作为署浙江巡抚,邀约各国驻上海领事商订东南互保。
支那驻屯军 是日本因义和团之乱而配置给八国联军日本军部队,在终结庚子拳乱后的《辛丑条约》获得在中国境内驻屯布署的军队。清帝国时期称为清国驻屯军,中华民国时期改名,因司令部在天津海光寺,日本方面又称其为天津军。兵力规模为数千余人,位阶比照旅级编制,在后期阶段为天皇亲任官。
天津武备学堂,又名北洋武备学堂、陆军武备学堂,位于天津大直沽街道,是光绪十一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运动中创设,意在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等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第一所开展近代军事教育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清廷更是向各省推广天津武备学堂成功的经验,各地纷纷兴起了新式陆军学校,且这些学校的办学方针、学校体制、教学内容甚至校名均参照其作法。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时,天津武备学堂被焚毁。天津武备学堂存在的十五年间,毕业学生多数成为各省新军骨干,其中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成为北洋军阀首领。
无敌是指某人或某物是没有任何的敌人能够使其障碍,也指自己不会被武器伤害,通常跟宗教传说有关。这个游戏术语通常用于电子游戏或故事里。在历史上,义和团事件与土库事件、西来庵事件的群众,受到宗教人士的蛊惑,常常自认为刀枪不入,但遇到八国联军与日军精锐的枪炮,多半战死。
五牛图为唐朝画家韩滉的作品,是现时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为题材的纸绢画。五牛图先后被宋高宗、元人赵伯昂、赵孟𫖯及清代皇帝乾隆帝收藏,乾隆一直将五牛图收于故宫内,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五牛图下落未明一段长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五牛图才出现在香港的一个拍卖会上,最终由中方以6万港元购回,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