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编辑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满洲人前身明朝女真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改善了这一制度,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分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族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1
相关
正黄旗,又作“整黄旗”,清朝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与镶黄旗、正白旗并列为“上三旗”。参加过松锦之战、八里桥之战。
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红而得名,为下五旗之首,旗主为和硕礼亲王。同为下五旗的还有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
镶红旗,又作“厢红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白边的红色旗帜而得名,旗主为多罗克勤郡王。与正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并列为“下五旗”。
哈达那拉氏为满族姓氏,是满洲著姓那拉氏的主要分支之一,其始祖为扈伦国主纳齐布禄,据其家族内部传说本为金室后裔。早年独处于辉发、乌喇边界的启尔撤河源头,因素有墨尔根之号,时而有来访者。后来,蒙古大汗听闻其贤名,令兵百人前去探访,欲许配其女、并给以仆人牲畜,希望能使纳齐布禄归附。纳齐布禄哄骗蒙古兵,称需要与父母同往,于是便登上髙峰不下。蒙古兵上山寻找,纳齐布禄箭无虗发,蒙古兵无法前进便问其姓氏,纳齐布禄随口答道“那拉氏”,于是便以此为姓。纳齐布禄嫡裔发展为乌拉那拉氏,成为了乌拉国主;一支移居伊罕山,发展为伊拉里氏;纳齐布禄之孙嘉穆喀硕朱古第四子绥屯后裔则成为了哈达国主,至纳齐布禄六世孙王台继任哈达贝勒时,一度称雄女真诸部,称万汗,还被明朝册封为龙虎将军。然而,王台死后,哈达逐渐衰落,直至被努尔哈赤兼并,家族、部众编入八旗。清朝时期,哈达那拉氏一度有数人封男爵,后在承袭过程中或因事被夺,或分袭、改袭轻车都尉、骑都尉等世职。中华民国以后,哈达那拉氏多以那姓、万姓、王姓、赫姓、叶姓等为汉姓。
延恩侯,是清朝封于明朝宗室的世袭爵位。据称其祖先源于明朝代藩,代王代王监洪承畴军于凌海市,洪承畴兵败后,朱彝畴与其侄朱文元被俘投降,归化隶属满清八旗中的镶白旗。雍正年间朱之琏任正定知府,受封为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的正白旗,只负责祭祀明代皇帝,不准进行其他活动,但延恩侯虽有春秋祭祀之命,却没有穿明服,行明朔,用明礼,并不享有宾礼而是用臣礼,祭祀的时候都必须“呈明前往”,只相当于一个守墓人的身份,并不属于二王三恪。
镶白旗,又作“厢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红边的白色旗帜而得名,旗主为和硕肃亲王。与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并列为“下五旗”。
常枫,台湾男演员,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是汉人,母亲是满族八旗镶黄旗人。
镶蓝旗,又作“厢蓝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红边的蓝色旗帜而得名,旗主为和硕郑亲王。与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合称“下五旗”。
董鄂氏,亦作栋鄂氏、东额氏等,是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基本上都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三等勇勤公何和礼同族。董鄂氏源出瓦尔喀部的民觉罗氏,后来移居董鄂之地,成为当地的统治家族,早期仅有19户,但在八旗之中却拥有20个佐领世职。清朝时期,以三等公何和礼、三等侯鄂硕、三等男阿兰珠家族最为显赫。董鄂氏还与伊尔根觉罗氏联系紧密,镶红旗阿兰珠、布兰珠兄弟也有作伊尔根觉罗氏的记载。因系出觉罗氏的缘故,董鄂氏也有源为宋朝皇室后裔的家族传说。其中出身该氏的清中期大臣,著名书法家铁保甚至还考证出自己是越王赵偲之裔的家世。中华民国以后,董鄂氏主要使用董、赵、何、唐、鄂、成、席、佟、彭、齐、红、许等汉姓。
西安将军,清朝八旗14个驻防将军之一,全称镇守西安等处地方将军,为清朝的正一品武官,下辖八旗兵约6500人,是驻扎在陕西省所有八旗兵丁及工匠的最高军政长官。按清制须由旗人出任该职位,官署设立在陕西首府西安府,被称为“西安将军衙门”。西安将军的职责在于习武备战,以应对清初以来对于西北用兵的需求,以及管理满城以内所有驻防旗人和眷属的一切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