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和洋行 编辑
巴马丹拿,曾经称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国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外滩和中环的建筑群可说是巴马丹拿从20世纪到现在的作品展示厅。
1
相关
格林邮船大楼是位于上海外滩的一幢历史建筑,处在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其北邻上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与怡和洋行大楼隔路相望。大楼由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投资兴建,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3月兴建,共高7层。最初为格林邮船公司使用,后在1951年起长期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使用,现在入驻方为上海清算所。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一栋位于上海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的历史建筑,为上海的地标建筑之一。其东临大名路,南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三座早期高层建筑之一。大厦地上21层,高77米,投资者是英资业广地产公司,总造价500万两。大厦由公和洋行英国建筑设计师弗雷泽设计,新仁记等六家营造厂承建,启建于1930年,建成于1934年。
沙逊大厦曾经为华懋饭店,今为和平饭店,为位于中国上海外滩20号的历史建筑,也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曾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其是由当时维克多·沙逊拥有的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兴建的一幢9层大楼,建成时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委托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在1926年启建,并于1929年9月5日落成。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都是外滩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且其也是外滩第一座用花岗石做外墙的建筑。
有利大楼,坐落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3号,曾被称为友宁大楼或联合大楼。该楼为1916年兴建,建成后因业主从事保险公司而取名“友宁大楼”。后由于有利银行迁入楼内,遂通称有利大楼。负责该楼设计的为公和洋行,这也是该事务所在上海的首个作品。承建大楼的为裕昌泰营造厂。建筑的外观为文艺复兴建筑,建造采用钢框架结构,是上海最早采用钢框架的建筑。1994年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扬子大楼又称扬子保险大楼,是位于中国上海外滩26号的一幢7层历史建筑,南邻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北邻怡和洋行大楼。大楼建于1917年,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曾作为扬子保险公司的办公楼使用。1999年,大楼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目前大楼是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峻岭寄庐又名峻岭公寓,或音译为高纳公寓、林文纳公寓,是英国籍犹太人沙逊在上海法租界中心区所建的高级公寓,建于1934年,位于迈尔西爱路路口东侧,由公和洋行设计,主楼地上高18层,地下3层,高78米,呈五折环形,包括77套公寓;西部沿街附属建筑3层,高18米,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 。
峻岭寄庐又名峻岭公寓,或音译为高纳公寓、林文纳公寓,是英国籍犹太人沙逊在上海法租界中心区所建的高级公寓,建于1934年,位于迈尔西爱路路口东侧,由公和洋行设计,主楼地上高18层,地下3层,高78米,呈五折环形,包括77套公寓;西部沿街附属建筑3层,高18米,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 。
汇丰银行大楼,是一幢位于上海外滩12号的知名建筑,是外滩占地最多、门面最宽、最为壮观的大楼。大楼于1921年5月5日开工,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于1923年6月23日建成。其曾于1923年至1955年期间作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1955至1995年期间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今天大楼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89年,汇丰银行大楼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公库原为日商三菱银行,是中国上海的一座历史建筑,位于今黄浦区九江路50号,靠近外滩,坐北朝南。该建筑原为日资三井银行上海分行大楼,建于1934-1937年,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高5层,立面设通高四层的巨柱,花岗石贴面。1945年以后,该建筑由上海公库接管,1955年以后由上海市财政局等单位使用,现为中国建设银行分行。
上海永安公司大楼,是永安百货于1916年租用哈同位于南京东路浙江中路西南转角的地皮而兴建的百货商厦。建筑占地5681.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992.3平方米。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魏清记等营造厂承建,建成后开上海马路橱窗陈列商品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