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知县 编辑
本表按年代列出了清朝台湾凤山县历任知县。清朝自康熙二十三年将台湾纳入版图,至光绪二十一年割让台湾割让日本为止,共有一百三十七任凤山县知县。
2
相关
凤山县志是清朝凤山县的方志,于康熙五十九年刊行,主修者是凤山县知县李丕煜。全书共有十卷,附卷首一卷。
莲池潭,旧称莲花潭、莲潭埤等,位于台湾高雄市半屏山之南,龟山之北,是高雄市左营区区内最大的湖泊,潭面面积约42公顷,源于高屏溪。1686年凤山县知县杨芳声建文昌庙时, 以莲池潭为泮池,在池中栽植莲花点缀。每值炎夏,莲花盛开,清香四溢,乃有“莲池潭”之名,而“泮水荷香”列为凤山八景之一。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再对莲池潭濬修。现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与龙虎塔远近倒映水中,而以莲潭夕照闻名。道光二十二年,当时的知县曹瑾与乡绅郑兰等人,对莲池潭在加以扩建,并开辟圳路引潭水灌溉四周的农田千余甲,使兴隆里成为丰衣足食的富裕之城。凤山县志载:
莲池潭,旧称莲花潭、莲潭埤等,位于台湾高雄市半屏山之南,龟山之北,是高雄市左营区区内最大的湖泊,潭面面积约42公顷,源于高屏溪。1686年凤山县知县杨芳声建文昌庙时, 以莲池潭为泮池,在池中栽植莲花点缀。每值炎夏,莲花盛开,清香四溢,乃有“莲池潭”之名,而“泮水荷香”列为凤山八景之一。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再对莲池潭濬修。现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与龙虎塔远近倒映水中,而以莲潭夕照闻名。道光二十二年,当时的知县曹瑾与乡绅郑兰等人,对莲池潭在加以扩建,并开辟圳路引潭水灌溉四周的农田千余甲,使兴隆里成为丰衣足食的富裕之城。凤山县志载:
汤大奎,表字曾辂,号纬堂,江苏武进人。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官至台湾府凤山县知县。于林爽文事件中殉难。
汤大奎,表字曾辂,号纬堂,江苏武进人。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官至台湾府凤山县知县。于林爽文事件中殉难。
汤大奎,表字曾辂,号纬堂,江苏武进人。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官至台湾府凤山县知县。于林爽文事件中殉难。
杨芳声,生卒年代不详,直隶万全左卫人。清朝官员。贡生出身。曾任福建同安县令。康熙二十三年,调台湾凤山县知县。杨芳声任内兴建县治于兴隆庄,并大肆兴学。任满后晋升为户部江南司主事。
监生出身。任职台湾府诸罗县笨港县丞。乾隆十九年署任凤山县知县。乾隆二十一年前后,又署诸罗县知县。
乾隆十三年任台湾凤山县万丹县丞。乾隆十六年署凤山县知县,次年署彰化县知县。
刘亨基为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曾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四十七年摄台湾县知县,次年正月署台湾府知府,年底再署。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兼理彰化县知县,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再摄彰化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