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号是曾运行于意大利米兰至德国多特蒙德或慕尼黑间一班欧城列车所使用的名称,由德国联邦铁路自1987年起开行,其前身为在两地间运行的米迪奥拉姆号列车。列车运行纵贯意大利、奥地利及德国三国,并穿越布伦纳山口及莱茵河,全程1340公里。其命名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至2009年的冬季运行图调整起,列奥纳多·达芬奇号被德国铁路及奥地利联邦铁路共同开行的德铁-奥铁欧城列车所取代,并缩短运行线路为慕尼黑至维罗纳,列奥纳多·达芬奇号从此停运。
小行星3000是位于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1981年3月2日由天文学家谢尔特·巴斯在赛丁泉天文台发现。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者列奥纳多·达·芬奇命名。
《蒙娜丽莎》为文艺复兴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一幅肖像画与其代表作。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也被描述为“世上最负盛名、访问量最大、最常被写、唱、模仿的艺术作品”。该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
在几何学中,截角二十面体是一种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所组成的凹凸性半正多面体,同时具有每个三面角等角和每条边等长的性质,因此属于阿基米德立体,但由于其并非所有面全等因此不能算是正多面体。由于其包含了正五边形和六边形面,因此也是一种戈德堡多面体,其对偶多面体为五角化十二面体。这种结构最早由列奥纳多·达·芬奇给予描述,后来出现于许多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自1970年国际足协世界杯之后,这种形状成为了足球的代表性形状,并且会在六边形涂上白色、五边形涂上黑色。在科学领域中,这种形状亦有许多用途,例如建筑学家巴克明斯特·富勒提出的网格球顶结构,甚至在核子武器的引爆技术上也有使用这种形状的设计。巴克明斯特富勒烯分子也是这种形状。
《音乐家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约1483至1487年未完成的胡桃面板油彩肖像画。此画是列奥纳多在米兰产出,也是他目前所知的男性肖像画作品,画上人物的身份曾遭学者激烈讨论。直到20世纪,它都被认为是米兰统治者列表兼列奥纳多雇主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在1904至1905年的修复工程时去除覆盖色后发现他拿着张音乐记谱法,才证实画上人物是名音乐家。
永动机是指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作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等学术大师。在热力学体系建立后,学界认定永动机相悖于热力学基本原理的设想,将其从正统学术界中排除,但人们追寻永动机的研究始终未曾间断。然而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认为,人类对永动机的热情以及制造永动机的种种实践,推动了热力学体系的建立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2003年的美国励志电影,由米克·纽维执导,劳伦斯·康纳和麦克·洛辛夏尔编剧,茱莉娅·罗伯茨、克斯汀·邓斯特、玛姬·吉伦荷及茱莉亚·史缇尔等主演。片名不但是指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亦是纳·京·高尔一首歌曲的名字。
《自画像》是现藏于都灵都灵皇家图书馆的一幅红粉笔画,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自画像。按照支持此学说者的说法,这幅画是达芬奇在60岁左右绘成的。虽然并非学界同意观点,但对公众来说,这幅画已经成为了达芬奇的典型肖像。
《抱银鼠的女子》由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供职于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期间于1489–1491年创作完成,是其四幅有关女性的作品中的一幅,该画目前收藏于波兰克拉科夫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打桩机是一种用于将桩打入土壤的设备。桩能为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提供基础支撑。关于打桩机的发明有许多说法,早在1475年,弗朗西斯科·迪·乔治的论文《Trattato di Architectura》中就出现了打桩机的机械图。此外,其他几位著名的发明家詹姆斯·内史密斯、钟表匠詹姆斯·瓦卢、Giovan Battista Gazzola伯爵和列奥纳多·达·芬奇都被认为是打桩机的发明人之一。然而有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居住在苏格兰的古人就使用了类似打桩机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