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 编辑
刘海粟,原名刘槃,字季芳,号海翁,室名艺海堂、存天阁,江苏武进人,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专长国画中国油画、书法、诗词。刘海粟与颜文梁林风眠徐悲鸿并称“四大校长”。
1
相关
颜文梁,字栋臣,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画家,教育家,中国油画开拓者,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与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颜文梁与朱士杰、胡粹中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在1927年建立苏州美术馆。颜文梁于1928年前往法国美术学院学习,并在1932年回国后历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务,在教育领地上开疆拓土。颜文梁的作品着重写实精神,善于以西方的表现手法融以东方的审美和民族精神,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
决澜社画会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到1935年解散,一共举办四次画展,“决澜社”顾名思义即自许力挽狂澜拯救中国现代艺术。“决澜社”成员及盟友们名单:庞薰琹、倪贻德、方干民、林风眠、刘海粟、王悦之、吴大羽、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陈澄波、梁白波、陈抱一、邓云梯、傅雷、关良、梁锡鸿、司徒乔、卫天霖、许幸之、丁衍庸、赵无极、李东平、赵鲁、曾鸣、李仲生。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州梅江区人,中国画家暨教育家,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启蒙者和融合中西的中国油画开创者之一,与颜文梁、徐悲鸿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1918年后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等。1928年年创立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校长兼教授。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期间,林风眠和方干民与吴大羽同为著名的三位西画系教授。
曹光华男,安徽泾县小岭人,是中国宣纸艺术师 、造纸工程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曾为中国书画家刘海粟、吴作人、赖少其、刘大为、韩美林、范曾、冯大中、方楚雄、刘文西、崔子范等定制过专用宣纸。2008年曹光华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结业于首期中国文房四宝高级艺术人才研修班。,2012年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兼擅中国油画及水墨画。中国油画的奠基者,与颜文梁、林风眠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著名学生有艾中信、吴作人等。
颜文梁,字栋臣,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画家,教育家,中国油画开拓者,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与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颜文梁与朱士杰、胡粹中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在1927年建立苏州美术馆。颜文梁于1928年前往法国美术学院学习,并在1932年回国后历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院华东分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务,在教育领地上开疆拓土。颜文梁的作品着重写实精神,善于以西方的表现手法融以东方的审美和民族精神,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
琵琶亭,唐代始建,原址在江西省九江市城西长江之滨,历代屡遭兵毁。清乾隆年间重建,咸丰年间又毁。1998年重建。琵琶亭占地约三千余平方米。入口有一幅巨型大理石碑,上刻毛泽东手书白居易《琵琶行》诗。亭院中轴线上,矗立着白居易塑像。琵琶亭座落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台基上,台阶正面镶一幅《浔阳宴别》瓷砖画。亭为双层重檐结构,上悬刘海粟手书的 “琵琶亭”金字匾额。由琵琶亭二层可远眺九江长江大桥。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州梅江区人,中国画家暨教育家,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启蒙者和融合中西的中国油画开创者之一,与颜文梁、徐悲鸿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1918年后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等。1928年年创立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校长兼教授。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期间,林风眠和方干民与吴大羽同为著名的三位西画系教授。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兼擅中国油画及水墨画。中国油画的奠基者,与颜文梁、林风眠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著名学生有艾中信、吴作人等。
天原化工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原500号,由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创建于1929年,取名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属电化工厂,天原名字于天厨原料之意,伊始初期筹备了20万银圆,租金为每年6000银圆,在西白利南路2247号的地主手中租地24亩空地,1930年11月建成后厂区面积达25.33万平方米,内有漂粉塔、氢气柜、总变电、锅炉房,吴担任总经理,职工3560名,1931年3月20日还注册了正负电极“太极”作为商标。创立时为中国最早的氯碱工厂,曾称为中国氯碱第一厂,同时天原化工厂仓库位于原天山路360号,后周围建起天原新村、天原二村、天原幼儿园、天原公园建筑。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天原化工厂曾被日机轰炸,1937年9月下旬,天原化工厂拆运部分生产设备至四川。公私合营期间名为“公私合营期间上海天原化工厂”。1958年,该工厂的大容量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重大科技成果奖,1960年越南人员曾在天原化工厂实习。1968年改名“上海燎原化工厂”,1982年1月恢复“上海天原化工厂”厂名。市长汪道涵、美术家刘海粟曾为天原化工厂题词,《天原杯》学生化学竞赛由天原化工厂发起,谢希德颁奖,截止2018年第三十届《天原杯》仍在上海举办。1997至1998年的时期,天原化工厂过爆炸并产生人员伤亡。2000年2月28日天原化工厂全面停产。2000年4月工厂搬迁至金山区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名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原厂,2000年10月31日,天原化工厂迁建工程全部建成。原址作为长宁区83号地块后建为仁恒河滨花园小区和天山河畔花园,后于2013年增添了杨劲松雕像作品《变化》以大的分子结构象征“电解槽”。原天山路厂区吴蕴初的铜像已从天山路原厂区移到了金山化工区的天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