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臼齿 编辑
前臼齿又称小臼齿、前磨牙或双尖牙,是哺乳动物口腔中位于犬齿大臼齿之间的牙齿,用于切割和研磨食物,兼具前方犬齿与后方大臼齿的功能;其乳齿成年后会被恒齿替换,为二出齿;每颗前臼齿上至少有两个齿锥。
1
相关
拉诺鲸属是一支长有牙齿的原始须鲸,生活在始新世晚期,为生存年代最早的须鲸类成员之一,与齿须鲸和晚期的龙王鲸科共存。模式种为刻齿拉诺鲸,其正模标本发现于南极半岛西摩岛拉梅塞塔组的普里阿邦期潟湖砂岩中,推测该个体的全长可达8米以上,并且可能尚未完全成年。2019年的研究描述了南极半岛出土的拉诺鲸属未定种的三枚前臼齿化石,推测其体型可能比刻齿拉诺鲸大55%,达到12米。与大多数基群须鲸类相同,拉诺鲸的口腔内可能尚未演化出鲸须结构,根据头骨形态推测拉诺鲸可能以吸食的方式进食,类似现代的喙鲸和小露脊鲸。
裂齿又称裂牙、割截齿,系肉食性动物哺乳动物用于撕裂、切割食物的牙齿,通常上下颌各有一对,可能为其中一对臼齿或前臼齿,其体积较其他臼齿为大,并且有锐利的边缘。
中鬣狗科是猫型亚目下已灭绝的一科。它们发展出像鬣狗的特征,估计有着相同的生态位。首个发现的中鬣狗科是中鬣狗类,属于中新世中期的欧洲及西亚洲。中鬣狗类已经拥有大的前臼齿,但却不及后期的巨鬣狗般巨大。
虎牙即人类突出的上颌犬齿,通常是由于齿列空间不足或生长位置异常,造成比左右邻牙明显突出甚至重叠在邻牙之上。医学上认为虎牙是牙齿不正常萌出的一种情况,但因其在咀嚼和外观上的重要作用而不能拔牙,可拔除后方的前臼齿来进行矫正。
拉诺鲸属是一支长有牙齿的原始须鲸,生活在始新世晚期,为生存年代最早的须鲸类成员之一,与齿须鲸和晚期的龙王鲸科共存。模式种为刻齿拉诺鲸,其正模标本发现于南极半岛西摩岛拉梅塞塔组的普里阿邦期潟湖砂岩中,推测该个体的全长可达8米以上,并且可能尚未完全成年。2019年的研究描述了南极半岛出土的拉诺鲸属未定种的三枚前臼齿化石,推测其体型可能比刻齿拉诺鲸大55%,达到12米。与大多数基群须鲸类相同,拉诺鲸的口腔内可能尚未演化出鲸须结构,根据头骨形态推测拉诺鲸可能以吸食的方式进食,类似现代的喙鲸和小露脊鲸。
羚羊河南方古猿,又名南方古猿羚羊河种、加扎勒河南方古猿或南方古猿加扎勒河种是人科的化石,最初于1993年由古生物学家米歇·布吕内在乍得的加扎勒河发现。这次发现了一个下颌骨碎片、第二下门齿、两颗下犬齿及所有四颗的前臼齿,这些牙齿都仍在腭龈内。这个标本编号为KT-12/H1,布吕内为了纪念他的同窗而将这个标本命名为“Abel”。发现这个标本的位点是在东非大裂谷以西约2500公里,估计属于300-350万年前。
羚羊河南方古猿,又名南方古猿羚羊河种、加扎勒河南方古猿或南方古猿加扎勒河种是人科的化石,最初于1993年由古生物学家米歇·布吕内在乍得的加扎勒河发现。这次发现了一个下颌骨碎片、第二下门齿、两颗下犬齿及所有四颗的前臼齿,这些牙齿都仍在腭龈内。这个标本编号为KT-12/H1,布吕内为了纪念他的同窗而将这个标本命名为“Abel”。发现这个标本的位点是在东非大裂谷以西约2500公里,估计属于300-350万年前。
羚羊河南方古猿,又名南方古猿羚羊河种、加扎勒河南方古猿或南方古猿加扎勒河种是人科的化石,最初于1993年由古生物学家米歇·布吕内在乍得的加扎勒河发现。这次发现了一个下颌骨碎片、第二下门齿、两颗下犬齿及所有四颗的前臼齿,这些牙齿都仍在腭龈内。这个标本编号为KT-12/H1,布吕内为了纪念他的同窗而将这个标本命名为“Abel”。发现这个标本的位点是在东非大裂谷以西约2500公里,估计属于300-350万年前。
羚羊河南方古猿,又名南方古猿羚羊河种、加扎勒河南方古猿或南方古猿加扎勒河种是人科的化石,最初于1993年由古生物学家米歇·布吕内在乍得的加扎勒河发现。这次发现了一个下颌骨碎片、第二下门齿、两颗下犬齿及所有四颗的前臼齿,这些牙齿都仍在腭龈内。这个标本编号为KT-12/H1,布吕内为了纪念他的同窗而将这个标本命名为“Abel”。发现这个标本的位点是在东非大裂谷以西约2500公里,估计属于300-350万年前。
虎牙即人类突出的上颌犬齿,通常是由于齿列空间不足或生长位置异常,造成比左右邻牙明显突出甚至重叠在邻牙之上。医学上认为虎牙是牙齿不正常萌出的一种情况,但因其在咀嚼和外观上的重要作用而不能拔牙,可拔除后方的前臼齿来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