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蚋子 编辑
加蚋子,康熙时期称做加腊仔庄,现在的日常用法为加蚋仔,又称加蚋、𧊀蚋。台北市老地名,范围在今万华区之南半部、中正区西端忠勤里西部,北至西藏路,东至惠安街及中华路二段441巷与596巷,南边及西边则以新店溪为界。

早年此地位于新店溪、大汉溪的交会处,在无堤防的年代易积水成沼泽,而加蚋仔的称呼,可能是Ketagaran平埔族语所略称的 gara 译音字,其意为沼泽地。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东园町为台湾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的一个行政区。1922年,日人废除旧街庄名,改用日本式町名,位于市区西南方的加蚋子地区被拆分为东园町、西园町及马场町。由于日治时期,加蚋子地区以种植制茶用的茉莉花为特产之一,而此地位恰好位于茉莉花农园之东侧,因而得名“东园”。范围包含今台北市万华区双园里南端西藏路以南,保德里东园街接万大路路一线以东之兴德里、寿德里、全德里、日善里。战后,东园町划入双园区 。
西园町为台湾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的一个行政区。根据1922年3月的台湾总督府报,该年4月1日起,在台北州台北市施行新町名,原加蚋子地区被拆分为东园町、西园町及马场町 。西园町之名则来自该町于1920年代之前,加蚋子有茉莉花园艺产业,此地位于茉莉花农园西侧。范围包含今台北市万华区和平里南端西藏路以南,保德里东园街接万大路一线以西至新店溪间的区域,有华中、荣德、忠德、和德、铭德、保德、锦德、孝德八个里。台湾战后时期,划入双园区。
杨克彰,表字信夫,淡水厅加蚋子人,清朝官员。
台北市立东园国民小学简称东园国小,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园街195号。
创立于1912年3月,称为“台北厅大安公学校加蚋分校”,翌年独立成为“加纳公学校”,1922年改名为“东园公学校”,1941年改称“东园国民学校”,直至1968年才正式定名为“东园国民小学”,是加蚋子地区第一所成立的小学,属百年老校。
台北市立东园国民小学简称东园国小,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园街195号。
创立于1912年3月,称为“台北厅大安公学校加蚋分校”,翌年独立成为“加纳公学校”,1922年改名为“东园公学校”,1941年改称“东园国民学校”,直至1968年才正式定名为“东园国民小学”,是加蚋子地区第一所成立的小学,属百年老校。
台北市立东园国民小学简称东园国小,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园街195号。
创立于1912年3月,称为“台北厅大安公学校加蚋分校”,翌年独立成为“加纳公学校”,1922年改名为“东园公学校”,1941年改称“东园国民学校”,直至1968年才正式定名为“东园国民小学”,是加蚋子地区第一所成立的小学,属百年老校。
台北市立东园国民小学简称东园国小,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园街195号。
创立于1912年3月,称为“台北厅大安公学校加蚋分校”,翌年独立成为“加纳公学校”,1922年改名为“东园公学校”,1941年改称“东园国民学校”,直至1968年才正式定名为“东园国民小学”,是加蚋子地区第一所成立的小学,属百年老校。
台北市立东园国民小学简称东园国小,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园街195号。
创立于1912年3月,称为“台北厅大安公学校加蚋分校”,翌年独立成为“加纳公学校”,1922年改名为“东园公学校”,1941年改称“东园国民学校”,直至1968年才正式定名为“东园国民小学”,是加蚋子地区第一所成立的小学,属百年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