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 编辑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a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对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5
相关
,在物理学中,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我们“推”或“拉”物体时,就是在对物体施加力。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因此力是向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地震震度分级是台湾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级,由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制定,以地动加速度与地动速度来区分,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5弱、5强、6弱、6强、震度7级,共10个等级。
结构分析是用来确定作用在物理结构和其组件上的荷载所引起的荷载效应。
这种分析包含了多种结构存在形式,比如建筑、桥梁、车辆、机械、家具、生活用品、岩层、义肢和生物组织等。结构分析综合了应用力学、材料科学和用数学计算出结构的形变、内力、应力、支座反力,加速度和结构稳定性。结构分析的结果可以被用来确定结构健全与否,校验其可使用性,通常可以省去物理实验。结构分析因此成为结构工程设计的关键部分。
在物理学中,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我们“推”或“拉”物体时,就是在对物体施加力。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因此力是向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或称地震震度,用以表述一地区受地震的影响程度,分成数级,级数愈高表示愈强烈,造成的灾情也愈重。通常以地震晃动的加速度作为分级定义,是一种常用的地震度量。
时钟假说为狭义相对论中的一项假设。它阐述了时钟行走的速率与物体的加速度无关,而只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相关。 另一种等价的描述则是依路径



P


{\displaystyle P}

移动的时钟,其测出的原时可定义为:
泊肃叶定律也称为泊谡叶方程、帕醉定律、哈根-泊肃叶定律、哈根-帕醉方程,是描述流体流经细管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和体积流率、动黏度和管长的乘积成正比,和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例。此定律适用于不可压缩、不具有加速度、层流稳定且长于管径的牛顿流体。泊肃叶定律是让·泊肃叶于1838年和戈特希尔夫·哈根于1838和1839年分别实验独立发现的,并于1840年和1846年发表。
地球力,又称地球力是因地球本身的质量,地球质量而自然具有的引力。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示符号为g,近似地等于每平方9.8米每秒或每平方秒32英尺,意即当忽略空气阻力时,一物体在地球上“自由下落”或双方“距离接近”的加速度为9.8 m/s。简而言之,一静止物体下落一秒整后的移动速率为9.8 M/s,两秒后为19.6 m/s,三秒后为29.4 m/s,依此类推。而地球本身也受到下落物体等值的吸引力加速,也就是说地球会朝着下落物体的方向加速移动,但因远远大于下落物的质量,所以下落物对地球的作用力极小。前人将地球力误称为“地心力”,但这在学术上是不正确的,因而地球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上并没有此说法与用词,因为此引力并非仅仅来自于地心,而是“整个地球”即“岩石圈、水文圈、大气圈所共同的星系”都有引力。
相对论中,固有加速度为一加速物体实质感受到的加速度。这是与加速物体瞬时间呈相对静止的自由落体观察者或惯性系观察者所测到加速度。重力场不造成任何固有加速度,因为惯性系在重力场存在时呈现自由落体,该惯性系感受或测量不到任何固有加速度。因此有个系理为:所有惯性观察者,其固有加速度必为零。
地球力,又称地球力是因地球本身的质量,地球质量而自然具有的引力。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示符号为g,近似地等于每平方9.8米每秒或每平方秒32英尺,意即当忽略空气阻力时,一物体在地球上“自由下落”或双方“距离接近”的加速度为9.8 m/s。简而言之,一静止物体下落一秒整后的移动速率为9.8 M/s,两秒后为19.6 m/s,三秒后为29.4 m/s,依此类推。而地球本身也受到下落物体等值的吸引力加速,也就是说地球会朝着下落物体的方向加速移动,但因远远大于下落物的质量,所以下落物对地球的作用力极小。前人将地球力误称为“地心力”,但这在学术上是不正确的,因而地球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上并没有此说法与用词,因为此引力并非仅仅来自于地心,而是“整个地球”即“岩石圈、水文圈、大气圈所共同的星系”都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