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范围 编辑
势力范围是用以描述某一国家对某地区有的控制及影响力的词汇。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日俄战争,是一场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满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的战争。其主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的周边海域。战争中,俄罗斯帝国遭遇连场败仗,最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斡旋下,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战争结束。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损失了用作维持其帝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国内自此动荡不安,爆发一连串革命事件。惨败是1905年爆发的1905年俄国革命最直接的导火线。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是清朝和大日本帝国于1905年所签订有关东三省的不平等条约,日本方面称为《满洲善后条约》。在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签订后不久,日本于1905年11月派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来到中国顺天府,与清政府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外务部尚书瞿鸿禨、直隶总督袁世凯交涉“东三省善后事宜”,12月22日正式签订了该条约。《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包括《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于1906年1月23日在北京交换批准。通过此条约日本实际上将东三省南部纳入其势力范围。条约正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寄存于台北市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图伊汤加帝国,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洋洲帝国。该帝国以汤加的汤加塔布岛为中心,首都设在姆阿。在其鼎盛时期,它的疆域从纽埃一直延伸到蒂科皮亚岛,势力范围则更大。
非正式帝国是指一个国家不是靠行政长官或军队而是通过商人与银行家或外交官来维持的势力范围,这些势力范围不是帝国的正式殖民地、保护国、或附庸国,但这些地区对帝国的商业、战略或军事利益来说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的说法,诸如莫斯科公司、黎凡特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哈德逊湾公司等特许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就是典型的非正式帝国。
杜兰线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长达2430公里的边界分界线。它最先于1893年订立作为英属印度和阿富汗边界,由英国外交大臣莫蒂默·杜兰与阿富汗国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制定,定夺双方势力范围界限,并务求改善外交关系和贸易。
杜兰线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长达2430公里的边界分界线。它最先于1893年订立作为英属印度和阿富汗边界,由英国外交大臣莫蒂默·杜兰与阿富汗国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制定,定夺双方势力范围界限,并务求改善外交关系和贸易。
英俄条约》,又称《英俄协约》,是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与俄罗斯帝国在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签订的条约。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大博弈的一部分。它界定两国在伊朗、阿富汗与中国西藏地区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得到波斯北部,而英国则获得东南部近波斯湾的俾路支斯坦地区,中间地带英俄共同势力范围。条约之目的主要是防止德国扩张至该地。但此条约并不被伊朗、阿富汗、中国所接受。
图伊汤加帝国,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洋洲帝国。该帝国以汤加的汤加塔布岛为中心,首都设在姆阿。在其鼎盛时期,它的疆域从纽埃一直延伸到蒂科皮亚岛,势力范围则更大。
图伊汤加帝国,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洋洲帝国。该帝国以汤加的汤加塔布岛为中心,首都设在姆阿。在其鼎盛时期,它的疆域从纽埃一直延伸到蒂科皮亚岛,势力范围则更大。
瓜分中国是指中国几陷于瓜分之局,又称瓜分清朝、瓜分风潮,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取得特权与租界的一连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