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 编辑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1
相关
龙树,一称为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十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龙树,一称为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十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龙树,一称为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十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灌顶,其原来的意思是以四大海之水,灌在头顶然后表示祝福之意,原为昔日印度国王册立太子之仪式。大乘佛教中以灌顶表示佛位受职,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得诸佛智水灌顶,称灌顶法王。或称菩萨修至十地,即受诸佛摩顶,称灌顶,表示入佛之界。
十一面观音,又称十一面菩萨、大光普照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六观音之一。六观音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有十一个颜面,十一面之寓义,普遍说法表示“十地”,最顶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住毗婆沙论》,又称《十住论》、《十住毗婆沙》,作者龙树,解说《十住经》的菩萨十地义。本书的梵文本已失传,也没有藏译本,现存有汉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
十住毗婆沙论》,又称《十住论》、《十住毗婆沙》,作者龙树,解说《十住经》的菩萨十地义。本书的梵文本已失传,也没有藏译本,现存有汉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
十一面观音,又称十一面菩萨、大光普照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六观音之一。六观音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有十一个颜面,十一面之寓义,普遍说法表示“十地”,最顶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一面观音,又称十一面菩萨、大光普照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六观音之一。六观音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有十一个颜面,十一面之寓义,普遍说法表示“十地”,最顶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一面观音,又称十一面菩萨、大光普照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是六观音之一。六观音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有十一个颜面,十一面之寓义,普遍说法表示“十地”,最顶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