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经 编辑
《十地经》,又称《十住经》,大乘佛教经典,收入《华严经》〈十地品〉,内容在于宣讲菩萨修行的十个位阶。
1
相关
跋陀又名佛陀、僧伽佛陀,东天竺人,跋陀六岁丧父,自小与母亲以纺织为生,后皈依佛门,20多年未能修成正果,后得高人指点,称其与震旦有缘。于是,跋陀开始周游列国,经西域诸国,抵北魏国都平城遗址,受孝文帝接见,跋陀为孝文帝讲授《十地经》佛经,深为孝文帝所敬信,遂礼为上宾,为他开设阿兰若,凿石为龛。北魏国都迁至洛阳后,孝文帝又在洛阳为跋陀建造佛院。因跋陀喜欢幽静之地,孝文帝又在嵩山的少室山下为他建造少林寺,让其传法。
十地经论》,作者世亲,为《十地经》的注释论书。汉传佛教地论宗的根本论书。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十地,佛教术语,指大乘佛教修菩萨道的修行者,所要经历的十个修行阶段,出自于《十地经》,后来集入《华严经》中,而称为十地品。
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又名《悟空入竺记》,是关于唐代僧人释悟空40年间在西域旅行和求法事迹的记录,撰写者是唐朝长安西明寺高僧圆照,于唐贞元十一年编辑《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于贞元十五年编辑《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十卷,收录了悟空带回的三种佛经,具体如下:《十力经》一卷,安西三藏勿提提犀鱼于莲花寺译;《回向轮经》一卷,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迭摩于北庭龙兴寺译;《十地经》九卷,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又名《悟空入竺记》,是关于唐代僧人释悟空40年间在西域旅行和求法事迹的记录,撰写者是唐朝长安西明寺高僧圆照,于唐贞元十一年编辑《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于贞元十五年编辑《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十卷,收录了悟空带回的三种佛经,具体如下:《十力经》一卷,安西三藏勿提提犀鱼于莲花寺译;《回向轮经》一卷,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迭摩于北庭龙兴寺译;《十地经》九卷,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