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婴齐,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三代君主,前125年至前113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眜的儿子,谥号“南越明王”。赵婴齐的陵墓于226年被孙权派人挖掘,根据古书的描述,应该和1983年出土的其父赵眜的南越文王墓形制类似,均发现丝缕玉衣和皇帝行玺等物。
礤,又称为礤床,是一种把瓜、萝卜、姜等蔬菜擦成丝状的厨房用具。在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中曾出土了两个姜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路市文化局内及原广州儿童公园一带。1975年,在此处发掘出秦汉时期颇具规模的造船工场。原址建造在灰黑色的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最南方的是一号船台,估计长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附近民居原因,未有开挖。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经考证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规模、造船材料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等都充分表明了两多年前,广州的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1989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共同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挖部分已做永久回填保护。
礤,又称为礤床,是一种把瓜、萝卜、姜等蔬菜擦成丝状的厨房用具。在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中曾出土了两个姜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礤,又称为礤床,是一种把瓜、萝卜、姜等蔬菜擦成丝状的厨房用具。在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中曾出土了两个姜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路市文化局内及原广州儿童公园一带。1975年,在此处发掘出秦汉时期颇具规模的造船工场。原址建造在灰黑色的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最南方的是一号船台,估计长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附近民居原因,未有开挖。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经考证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规模、造船材料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等都充分表明了两多年前,广州的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1989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共同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挖部分已做永久回填保护。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路市文化局内及原广州儿童公园一带。1975年,在此处发掘出秦汉时期颇具规模的造船工场。原址建造在灰黑色的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最南方的是一号船台,估计长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附近民居原因,未有开挖。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经考证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规模、造船材料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等都充分表明了两多年前,广州的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1989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共同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挖部分已做永久回填保护。
礤,又称为礤床,是一种把瓜、萝卜、姜等蔬菜擦成丝状的厨房用具。在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中曾出土了两个姜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路市文化局内及原广州儿童公园一带。1975年,在此处发掘出秦汉时期颇具规模的造船工场。原址建造在灰黑色的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最南方的是一号船台,估计长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附近民居原因,未有开挖。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经考证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规模、造船材料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等都充分表明了两多年前,广州的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1989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共同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挖部分已做永久回填保护。
礤,又称为礤床,是一种把瓜、萝卜、姜等蔬菜擦成丝状的厨房用具。在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中曾出土了两个姜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