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抗议是1891年伊朗一次由穆斯林教士阶层领导的起事,抗议卡扎尔王朝沙阿纳赛尔丁·沙在1890年将伊朗全国烟草特许权给予英国公司。大阿亚图拉米尔扎·穆罕默德·哈桑·侯赛尼·设拉子在1891年12月颁布了禁止使用烟草的教令,使事件推向高潮。烟草抗议是伊朗宗教精英首次成功迫使政府作出退让,事件被认为展示了“什叶派乌理玛是抵抗西方殖民主义的先锋”,为日后的伊斯兰革命埋下了种子。
俄罗斯-波斯战争是俄罗斯帝国和伊朗卡扎尔王朝之间于1826年至1828年间发生的一场战争。1813年《古利斯坦条约》结束了上一次俄罗斯-波斯战争。但是在英国人的鼓动下,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试图收复丧失的领土,1826年波斯在主战派阿巴斯·米尔札的推动下决定开战,俄罗斯外交官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什科夫被软禁,最后波斯战败,双方签署《土库曼恰伊条约》,波斯丧失大片领土。
大阿亚图拉米尔扎·穆罕默德·哈桑·侯赛尼·设拉子是伊朗历史里著名的宗教人物。他在卡扎尔王朝发布了一条教令,禁制吸食烟草,是为烟草抗议。
鄂图曼-波斯战争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鄂图曼帝国与波斯的战争。鄂图曼帝国在15世纪巩固了今土耳其的统治,并逐渐与伊斯玛仪一世领导的波斯萨非王朝发生冲突。两国奉行不同的宗教信仰,鄂图曼人是逊尼派的坚实信徒,而萨非王朝则信奉什叶派。两国为了争夺安那托利亚东部、美索不达米亚及高加索而爆发连串冲突,战事延续至波斯汉达基王朝、阿夫沙尔王朝、桑德王朝及卡扎尔王朝。
巴林王国,通称巴林,是一个位于西亚、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首都麦纳玛。巴林岛为巴林最大的岛屿,南北长55公里,东西则为18公里宽,总面积约758平方公里。沙特阿拉伯位于巴林西部,并可经由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伊朗则位在巴林北方200公里处;卡达半岛位于巴林湾东南侧。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2010年,巴林总人口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巴林为迪尔穆恩发迹之处。 公元628年,巴林成为伊斯兰教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阿拉伯人统治后,葡萄牙于1521年占领巴林,又于1602年被萨非王朝的阿拔斯大帝驱逐。1783年,巴尼乌巴族从卡扎尔王朝夺取巴林,并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并统治至今,艾哈迈德·阿尔法塔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19世纪后期, 巴林与英国制订合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保护。1971年,英国人撤出,英国在当地的九个殖民地酋长国中,巴林和卡塔尔独立建国成为酋长国;余下七个酋长国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于2002年宣布改为王国。巴林为首个步入后石油经济的波斯湾国家。但目前巴林经济并非单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发展金融和旅游事业。该国首都麦纳玛,是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巴林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2001年,巴林成为主要非北约盟友的成员,美国海军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麦纳麦,随时监视着波斯湾以及印度洋的动静。
卡拉巴赫汗国是一个半独立的突厥语民族汗国,位于今天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该国约成立于1748年,当时为伊朗的附属国。卡拉巴赫汗国的半独立地位一直持续至1806年,当时俄罗斯-波斯战争爆发,俄罗斯帝国从伊朗手中取得对卡拉巴赫汗国的控制权。1813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卡扎尔王朝君主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签订《古利斯坦条约》,伊朗正式将卡拉巴赫汗国割让给俄罗斯 。1822年,卡拉巴赫汗国被废除,成为俄罗斯领土上的一部分。
1804-1813年俄罗斯-波斯战争是卡扎尔王朝和俄罗斯帝国直接爆发的众多战争之一,起因于领土争端。1796年,俄国沙皇保罗一世在1796年俄罗斯-波斯战争后几年内吞并了格鲁吉亚,而新登基的波斯国王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则试图强化对波斯王国最北部领土即格鲁吉亚的统治。与波斯国王一样,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同样希望控制争议领土。战争于1813年结束,双方签署《古利斯坦条约》,波斯割让格鲁吉亚、达吉斯坦、今阿塞拜疆大部及亚美尼亚部分领土。
阿迦·穆罕默德·汗·卡扎尔也被尊称为阿迦·穆罕默德沙阿,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创始人,从1789年到1797年为伊朗国王。阿加·穆罕默德·汗最初是卡扎尔部落一个分支的首领,他在1789年成为为伊朗国王,但直到1796年3月才正式加冕,并在1794年废黜了桑德王朝的卢图夫·阿里汗。阿迦·穆罕默德·汗是著名的太监君主,年轻时被阿迪尔·沙阿捕获后阉割,因此没有子嗣。1797年6月17日,他被暗杀,他的侄子法特赫-阿里沙阿继任。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语作为母语的人们,波斯人一词具有超族群的意义,他们在历史上属于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来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达大伊朗地区。约公元前55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区透过征服及同化当地的伊朗人及埃兰来向伊朗高原散播他们的语言及文化。即使面对亚历山大大帝、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蒙古帝国、帖木儿等势力的入侵,同化依旧持续进行,直至伊朗伊斯兰化。随着时日的推移,大量的方言及区域性特性涌现,二十世纪的伊朗及阿富汗以波斯人自居,反映出青年土耳其人革命、欧洲、高加索及阿拉伯世界的演化。最后的波斯阿夫沙尔王朝、赞德王朝及卡扎尔王朝瓦解后,高加索地区及中亚或独立,或并入俄罗斯帝国。波斯人是不拘一格的民族,以波斯语为共同的传统。中亚的许多人种如哈扎拉族仍残留下其蒙古祖先的影子。波斯语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语言,因此被许多民族视为第二语言,如突厥人及阿拉伯人。伊朗的大部分波斯人信奉什叶派,东部则有逊尼派的追随者,另有少数波斯人信奉巴哈伊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及犹太教。西方坚称波斯人是一个种族分类,但波斯人在大体上是泛民族族群,包括那里很少自称为“波斯人”、有时以“伊朗人”自居的人们。波斯人及伊朗人二词共通的用法已延续了多个世纪,纵使伊朗人实际上带有不同的意思,伊朗人包括了那些使用不同语言但带有关系的族群。作为泛民族族群,将波斯人定位为一个民族可带来问题,因波斯人实际上是多样性的族群。
阿巴斯·米尔札王储元帅他在世一直为波斯国卡扎尔王朝的储君,在未即位之前就去世。除了率领该国军队对抗俄国之外,米尔札也致力国家经济与军队现代化。一般说来,立场较亲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