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地区 编辑
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2016年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倡议。由作为地理概念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演化而来,被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使用,并在部分场合用于取代亚太地区的概念,将内涵自亚太地区向西拓展并包括了印度等南亚国家,使印度的重要性凸显。
1
相关
新南向政策,是中华民国政府自2000年代开始实行的一个针对印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及经济政策,主要目地是推动台湾商人转移至往东南亚地区投资及开发,试图以经济与文化实力增加其对东南亚国协的影响力。该政策第一次由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在2003年提出,当时仅针对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取代了原先自1990年代以来李登辉政府因亚洲金融风暴而逐渐失去作用的南向政策,2016年蔡英文就任总统后第二次提出该政策,成立中华民国总统府直属的总统府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并将针对的范围扩及南亚及大洋洲国家。
印度-太平洋经济架构,又称印太经济架构、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等13个印太地区国家于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启动的经济合作机制。该框架由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1年10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提出,创始成员国占世界GDP的40%。该架构将侧重于四个关键支柱: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新南向政策是中华民国政府自2000年代开始实行的一个针对印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及经济政策,主要目地是推动台湾商人转移至往东南亚地区投资及开发,试图以经济与文化实力增加其对东南亚国协的影响力。该政策第一次由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在2003年提出,当时仅针对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取代了原先自1990年代以来李登辉政府因亚洲金融风暴而逐渐失去作用的南向政策,2016年蔡英文就任总统后第二次提出该政策,成立中华民国总统府直属的总统府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并将针对的范围扩及南亚及大洋洲国家。
印度-太平洋经济架构,又称印太经济架构、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等13个印太地区国家于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启动的经济合作机制。该框架由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1年10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提出,创始成员国占世界GDP的40%。该架构将侧重于四个关键支柱: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印度-太平洋经济架构,又称印太经济架构、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等13个印太地区国家于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启动的经济合作机制。该框架由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1年10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提出,创始成员国占世界GDP的40%。该架构将侧重于四个关键支柱: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印度-太平洋经济架构,又称印太经济架构、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等13个印太地区国家于2022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启动的经济合作机制。该框架由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1年10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提出,创始成员国占世界GDP的40%。该架构将侧重于四个关键支柱: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印太民主治理咨商,是一项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年度官方合作对话平台,进行人权、民主、自由与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在印太地区增进合作、推动计划,协助其他国家应对治理方面挑战。这项机制,是美国政府实现自由开放印太战略三项支柱之一“良善治理”的一环。2019年3月19日,由美、台共同成立,由双边相当资深层级官员对话,并邀集区域其他国家官员与专家参加。2019年9月12日,首届对话在台北举办。
《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简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又译《亚洲再保障倡议法》,是一部美国法律,法案的美国参议院版本及美国众议院版本分别于2018年4月及9月被提出,于2018年12月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8年12月31日签署生效。该法旨在制定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长期战略愿景,并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简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又译《亚洲再保障倡议法》,是一部美国法律,法案的美国参议院版本及美国众议院版本分别于2018年4月及9月被提出,于2018年12月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8年12月31日签署生效。该法旨在制定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长期战略愿景,并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简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又译《亚洲再保障倡议法》,是一部美国法律,法案的美国参议院版本及美国众议院版本分别于2018年4月及9月被提出,于2018年12月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8年12月31日签署生效。该法旨在制定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长期战略愿景,并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