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编辑
印度共产党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印度共产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联盟是印度的一个已不存在的政党联盟,成立于2002年。该联盟由亲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组成。这些政党反对印度的主要左翼政党,如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印度共产党。
印度布尔什维克党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39年。2014年,该党加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左翼阵线。该党的创始人是N. Dutta Mazumder。该党的总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浦尔。该党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左翼阵线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多个地方性左翼政党联盟的统称,主要有:西孟加拉邦的“左翼阵线”、特里普拉邦的“左翼阵线”和喀拉拉邦的“左翼民主阵线”。
印度共产党,简称印共,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1920年,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5年12月26日,印度共产党在坎普尔正式成立。1933年12月,建立全国性政党。1934年,被宣布为非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英国开展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获得合法地位。战后积极参加议会选举。1946年7月。在安得拉邦特伦甘纳邦开始了持续5年的农民武装斗争。1951年10月,全国代表会议决定采取合法的议会斗争。在人民院选举中,1952年得23席,1957年获29席。1957-1959年,在喀拉拉邦执政。1964年,公开分裂,以南布迪里巴德、孙达拉雅、乔蒂·巴苏等人为首另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丹吉集团沿用印共名称。该党曾认为印度是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印度国民大会党是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可以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领导,经过民族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把联合国大党,争取在各邦乃至中央建立联合阵线政府作为主要任务;主张实行非教派主义、工业化、大型工业国有化和土地改革。1967年3月-1969年10月,参加喀拉拉邦联合政府。1970年,在国大党支持下在喀拉拉邦执政。1977年国大党大选受挫后,开始改变政策,采取反对国大党的国内政策,密切与印共的关系,建立“左翼阵线”。1980年4月,党内支持国大党的一派另组全印共产党;同年5月,丹吉加入并任总书记。1980、1982、1986年和1991年印共先后参加印共为首的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政府。目前,印共的实力低于印共。
希夫·库马尔·米什拉,出生于乌纳奥,生活在坎普尔,纳萨尔巴里起义爆发时任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北方邦委员会委员。此后,他站在查鲁·马宗达一边,并在建立印度共产党(马列)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奥里萨共产党是印度奥里萨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0年代初,分裂自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该党的领袖是Ajeya Rout。该党是印度共产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联盟的成员。
共产主义革命者安得拉邦协调委员会是分裂自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左派组织。该组织的领导人是纳吉·雷迪,当时他是安得拉邦立法会议的一名成员。其他主要人物还有D·V·拉奥、钱德拉·普拉·雷迪、Kolla Venkaiah。雷迪和拉奥都积极参与特伦甘纳武装斗争,拉奥制定了印度共产党的“安德拉命题”。
印度工人党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的前身是成立于1943年的印度民主先锋。1960年,印度民主先锋改组为印度工人党。2011年,该党加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左翼阵线。该党的书记是Manik Dutta。
纳萨尔派是印度各个拥护毛主义、主张武装反抗当局的政党和组织的总称,目前,最大的纳萨尔派组织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纳萨尔派得名于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纳萨尔巴里村。1967年于此爆发了纳萨尔巴里起义,纳萨尔毛派叛乱由此开始。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内部主张武装斗争的一派在纳萨尔巴里起义爆发后脱党,成立印度共产党(马列),后分裂成多个互不统属的政党和组织,其中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坚持武装斗争并演化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而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印度共产党(马列)新民主等则处于合法状态。
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6年,分裂自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该党的主席是Ratna Bahadur Rai,秘书长是Taramani Rai。该党的青年翼是民主革命青年联合会。该党是印度共产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联盟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