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铁磁性 编辑
反铁磁性,或称反强磁性,是磁铁磁学性质的一种。在这种材料中,相邻电子自旋呈相反方向排列,其磁化率因而接近于零。1932年由Louis Néel首次发现。例如,、轻镧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铁磁性。
1
相关
奈尔温度,TN,指的是反铁磁性材料转变为顺磁性材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在这个温度的时候,晶体内部的原子内能会大到足以破坏材料内部宏观磁性排列,从而发生相变,由反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
磷化钆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GdP,具有反铁磁性,它的价带宽度为~4.28 eV。它具有氯化钠结构,并在40 GPa转变为氯化铯结构。
ANNNI模型全称轴向次近邻易辛模型,是一种统计力学模型,是易辛模型的变种。对于易辛模型晶格中每一个格点,在与其最近邻格点铁磁性自旋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加入了与轴向次近邻格点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这两种相互作用的竞争使得此模型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相。它是用于描述一些晶体中复杂的空间超结构的最简易模型。
t-J模型于1977年首次被物理学家Józef Spałek从赫巴德模型推导出来,是描述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一个统计模型。它常被用来研究参杂电洞的反铁磁性材料中的高温超导性质。
二硒代亚铬酸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CrSe2。它是一种反铁磁性化合物,居里温度Θ为250 K,有序温度TN为40 K。该化合物可由氰化钾与三氧化二铬和硒共熔得到。它和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硒化铬和水。
偏锗酸钴是钴的锗酸盐之一,化学式为CoGeO3。它在室温时是顺磁性的,在32±1 K时转变为反铁磁性。它存在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两种晶系。它可由四氧化三钴和二氧化锗在高温反应制得。化学气相转移法也能用于它的制备。
双交换作用属于交换作用的一种,由克拉伦斯·齐纳首先提出。这种磁矩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具有多重阳离子价态的体系中。双交换作用理论通过分析不同的自旋排列模式下,电子在离子间跃迁的难度,来预测材料是会体现铁磁性、反铁磁性还是旋磁性。
反铁电性是一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它与铁电性密切相关;反铁电性与铁电性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反铁磁性与铁磁性之间的关系。
奈尔温度,TN,指的是反铁磁性材料转变为顺磁性材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在这个温度的时候,晶体内部的原子内能会大到足以破坏材料内部宏观磁性排列,从而发生相变,由反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
奈尔温度,TN,指的是反铁磁性材料转变为顺磁性材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在这个温度的时候,晶体内部的原子内能会大到足以破坏材料内部宏观磁性排列,从而发生相变,由反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