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无轻唇 编辑
古无轻唇音,为清代钱大昕提出之汉语音韵学概念,说明在秦汉时期声母系统中没有轻唇音唐末出现轻唇音在上古均属于重唇音。
2
相关
安腔八音》是一部反映清朝末福建省福安话的韵书。根据《福安市志》中记载,《安腔八音》全名《安腔戚林八音》,又名《陆琼园本腔八音》。现存有由陈登昆的孙子陈祖蔚于1953年所抄的手抄本,珍藏于福安市图书馆。作者为陆求藻,福安鹿斗人,曾校对乾隆四十八年福安县志,文中认为该书成书时间成书于18世纪中至18世纪末。但在马重奇教授的论文《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前言部分所述,据陈祖蔚所言该书是他的祖父陈登昆及其老师陆尚淋所著。1981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将此手抄本收录进古籍库并进行复印。手抄本封面和封底均列有四十七字母:“春花香,掀秋山。山坑开,嘉宾欢歌。须于金杯。孤灯砧牵,光川辉。烧银恭缸根。俐东效,戈西鸡。茄声,催初天。添錾迦歪,厅煎钩。”也列有十七声母:“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时日。莺蒙语出熹。如无。”通过与现代福安话、上古、中古声母的比较·论证《安腔八音》十七个声母的来源,进一步印证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归泥、精组章组庄组三组合流、喻三归匣、全浊声母清音化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