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司令官 编辑
本表所列为所有台湾日治时期最高军事统帅之名单,当时台湾之军队编制、名称皆依时代有所不同。
2
相关
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是成立于1896年4月6日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混成旅团,由第一、第二、第三守备混成旅团组成,全军隶属台湾总督府。该旅团主要负责乙未战争后的台湾守备及“镇压匪徒”工作,兵力约为20,000人。台湾守备混成旅团虽名为“台湾”,但实际成员均来自日本东京、大阪市等各地日籍军人。而这类型“静态守备”的特殊军队编制,不但为首创,也兼具实验性质。1907年8月,该旅团于废止所属六步兵联队之后,重新缩编成台湾守备队。1919年,因台湾总督转为文官,台湾守备队则再整编为台湾军,另派台湾军司令官
台湾军,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军列表之一,由台湾军司令官管辖常驻台湾的陆军,其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1919年,是由1907年成立的台湾守备队扩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则为1896年至1897年编成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海军则是另外由澎湖的马公要港部管辖。1944年9月22日,台湾军改编成立第10方面军,负责冲绳、台湾、澎湖的防卫任务。1945年2月1日,台湾军改称台湾军管区。二战后,由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组成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接收在台湾及澎湖的军事设施及物资。
总务长官为台湾日治时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官僚,1919年8月20日改名前为民政长官。该职位原为台湾总督府民政局之首长,和台湾总督府军务局并立。在1919年《台湾总督府官制》的修订中,民政部被废除,军事权也交由直属日本天皇的台湾军司令官负责;但民政长官一职被保留并改名为总务长官,负责综理庶务。
本间雅晴,生于日本新潟县佐渡岛畑野町,为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军人,最终阶级为中将,曾任台湾军司令官。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负责指挥日本军第14方面军进攻美属菲律宾,1946年2月11日以“涉嫌巴丹死亡行军”战犯罪名遭马尼拉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同年4月3日被枪决。
原台湾军司令官官邸,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古亭的和洋折衷建筑,最初由森山松之助设计,日治时期作为台湾总督府土木局水道课长官舍,后改造以给台湾军司令官居住,战后时期作为孙立人官邸、中华民国陆军联谊厅,今列台北市直辖市定古迹列表,并给民间业者经营餐厅。
台湾军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军列表之一,由台湾军司令官管辖常驻台湾的陆军,其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1919年,是由1907年成立的台湾守备队扩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则为1896年至1897年编成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海军则是另外由澎湖的马公要港部管辖。1944年9月22日,台湾军改编成立第10方面军,负责冲绳、台湾、澎湖的防卫任务。1945年2月1日,台湾军改称台湾军管区。二战后,由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组成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接收在台湾及澎湖的军事设施及物资。
古庄干郎,日本军官,1936年8月1日以日军陆军航空本部中将部长身份调往台湾担任台湾军司令官,1938年免。
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是成立于1896年4月6日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混成旅团,由第一、第二、第三守备混成旅团组成,全军隶属台湾总督府。该旅团主要负责乙未战争后的台湾守备及“镇压匪徒”工作,兵力约为20,000人。台湾守备混成旅团虽名为“台湾”,但实际成员均来自日本东京、大阪市等各地日籍军人。而这类型“静态守备”的特殊军队编制,不但为首创,也兼具实验性质。1907年8月,该旅团于废止所属六步兵联队之后,重新缩编成台湾守备队。1919年,因台湾总督转为文官,台湾守备队则再整编为台湾军,另派台湾军司令官
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是成立于1896年4月6日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混成旅团,由第一、第二、第三守备混成旅团组成,全军隶属台湾总督府。该旅团主要负责乙未战争后的台湾守备及“镇压匪徒”工作,兵力约为20,000人。台湾守备混成旅团虽名为“台湾”,但实际成员均来自日本东京、大阪市等各地日籍军人。而这类型“静态守备”的特殊军队编制,不但为首创,也兼具实验性质。1907年8月,该旅团于废止所属六步兵联队之后,重新缩编成台湾守备队。1919年,因台湾总督转为文官,台湾守备队则再整编为台湾军,另派台湾军司令官
台湾守备混成旅团是成立于1896年4月6日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混成旅团,由第一、第二、第三守备混成旅团组成,全军隶属台湾总督府。该旅团主要负责乙未战争后的台湾守备及“镇压匪徒”工作,兵力约为20,000人。台湾守备混成旅团虽名为“台湾”,但实际成员均来自日本东京、大阪市等各地日籍军人。而这类型“静态守备”的特殊军队编制,不但为首创,也兼具实验性质。1907年8月,该旅团于废止所属六步兵联队之后,重新缩编成台湾守备队。1919年,因台湾总督转为文官,台湾守备队则再整编为台湾军,另派台湾军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