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镇 编辑
台湾镇,又称福建台湾镇,初设于1684年,为台湾清朝时期的台湾清朝统治区最高军事单位,官署位于台湾府城镇北坊。主官是台湾镇总兵。台湾镇总兵受台湾道加兵备衔及福建台湾巡抚节制,初期统辖镇标中营,兼辖台湾北路协台湾水师协、台湾城守营与台湾南路营等营。依照1728年《台湾府疆域图》所示,澎湖水师营2,017名、台湾水师营2,532名、台湾镇本部连同标中营2,633名、北路营898名和南路营898名,驻台官兵合计8,978名。1733年,澎湖水师营改制为澎湖水师协,其后又略有增减。而一般而言,掌管兵力约于10,000名至15,000名之间。兵力分配方式,约如乾隆年间奏章所奏:“台湾澎湖水陆兵丁12,176名。除水师兵4,163名外,南北两路共兵8,003名。”
2
相关
台湾镇总兵官衔全名“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是台湾镇的主官,全称,初设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在官职上属总兵官衔,官职品等则为正二品,官署位于台湾府城镇北坊。台湾镇总兵受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及福建台湾巡抚节制,在台湾道未加按察使衔以前,是台湾文武官员中唯一有权得以直接上奏给清朝皇帝的官员,上级为福建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
杨普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汉军正白旗。杨普于1755年奉旨接替郭宏基,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阮蔡文,字子章,号鹳石。为中国清朝武将官员,本籍福建。举人出身的阮蔡文于1715年奉旨接替翁国桢,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营参将。而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阶段,受台湾镇总兵制约的台南以北最高军事将领。翌年升任福州城守副将,不过于赴京述职期间,卒于道。
朱蔚事件发生于1822年,由台湾淡水人朱蔚发起。他因为姓朱姓,所以藉姓氏之便自称明室后裔,并从淡水潜入噶玛兰号召民众反清起义。因清在台官员腐朽不堪,所以很容易一呼百应。台湾镇总兵官观喜派兵前去镇压,逮捕到朱蔚,并将其处死。对潜入噶玛兰的汉人游民,皆驱逐至淡水,递交艋舺县丞衙门,由八里坌配渡出境,如此镇压。
朱蔚事件发生于1822年,由台湾淡水人朱蔚发起。他因为姓朱姓,所以藉姓氏之便自称明室后裔,并从淡水潜入噶玛兰号召民众反清起义。因清在台官员腐朽不堪,所以很容易一呼百应。台湾镇总兵官观喜派兵前去镇压,逮捕到朱蔚,并将其处死。对潜入噶玛兰的汉人游民,皆驱逐至淡水,递交艋舺县丞衙门,由八里坌配渡出境,如此镇压。
翁国桢,中国清朝武将官员,本籍福建。翁国桢于1710年奉旨接替张国,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营参将。而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阶段,受台湾镇总兵制约的台南以北最高军事将领。
台湾北路协设置于1733年,前身为台湾北路营,是台湾清治时期,掌管台湾台湾府城以北的军事机构。北路协隶属台湾镇管辖,官署设于彰化市,而主官为副将。因为清治初期,台湾于台湾府城以北,大多为平埔族势力范围之未开垦荒地,因为台湾北路协除了是台湾台南以北的最高军事单位,也象征了汉人开垦的势力范围拓展。
乾隆十八年担任福建陆路提督军门前营游击。乾隆二十三年接替杨普,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当时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施必功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福建晋江。1746年奉旨调任前往台湾,接任张天骏担任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翌年升任江苏狼山总兵。
敏禄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满洲。难荫出身的敏禄于1803年奉旨接替钱万逵,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全台湾的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其统帅三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