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编辑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收录了鲁迅在1918年—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其中,《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皆为鲁迅的代表作
10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也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孔乙己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缺乏实际技能,只会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迂腐“知识”。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后来因为偷书而被打断了腿。根据小说的内容,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字帖《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件小事》 ,出自中国近代作家鲁迅之手,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北京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整理于《呐喊》文集。
《药》,出自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之手,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5号,后整理于《呐喊》文集。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摘自百度百科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明天》,出自中国近代著名文豪鲁迅之手,整理于《呐喊》文集。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白话文小说。作于1921年1月,同年发表于《新青年》。现已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九年级教材,日译版编入日本中学三年级国语教材。其中描写少年闰土的选段也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故事讲述了“我”返回故乡搬家的故事,文章中插入了大量回忆。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白话文小说。作于1921年1月,同年发表于《新青年》。现已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九年级教材,日译版编入日本中学三年级国语教材。其中描写少年闰土的选段也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故事讲述了“我”返回故乡搬家的故事,文章中插入了大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