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冠状病毒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与人类冠状病毒OC43等多种感染不同动物的病毒皆属乙型冠状病毒1型的不同分型。此病毒可感染牛等反刍动物的呼吸道或消化道,前者多造成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后者则会造成腹泻或较严重的冬痢。此病毒感染已有疫苗可防治。
鱼嘴也称鱼颚或鱼颌,是构成鱼类的口腔的骨骼、软骨、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组合结构,是鱼类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开端。绝大多数硬骨鱼有两套颌骨——主要的口颌负责开合嘴部并吞咬食物,而位于咽部后方的咽颌则负责咀嚼和吞咽食物。软骨鱼类只有由软骨组成的口颌。通常情况下,鱼类的颌骨由关节连接、垂直相对的上颌和下颌骨组成,并且可以拥有规则排列的牙齿。软骨鱼的口颌则会长出数套多次从内向外移动更换的牙齿。
霾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气污染,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粒子,气象学上称为气胶颗粒。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痛、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雾霾的危害如同吸烟
。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数万人罹患肺部疾病。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任何涉及到呼吸道部分的感染,这类疾病一般会被进一步细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一般会比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要更为严重些。
犬呼吸道冠状病毒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与牛冠状病毒、人类冠状病毒OC43等感染不同动物的病毒皆属同种乙型冠状病毒1型的不同分型,可能是起源于感染牛的病毒。此病毒可感染狗的呼吸道,是造成犬舍咳的病原之一,与感染狗的肠道、属于甲型冠状病毒属的犬冠状病毒无直接关联。
飞沫是指在口腔或鼻腔等地方出现的含水颗粒或小水滴、小液滴,它由唾液或粘液和来自呼吸道表面的其他物质组成。呼吸、说话、喷嚏、咳嗽或呕吐时均会产生飞沫,说话和咳嗽时会增加飞沫的数量,并且此时飞沫会从口腔或鼻腔等地方喷出。飞沫的大小从<1微米到1000微米不等,在呼吸时,每升的气体中约有100个飞沫。因此,对于每分钟10升的呼吸速度来说,这意味着每分钟大约存在1000个飞沫,其中绝大多数是几微米或更小的飞沫。由于这些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它们其实都算作气溶胶。然而大的飞沫会迅速落到地面或其他表面,因此大飞沫只是短暂的悬浮,而比100微米小得多的飞沫则会缓慢落下,因此形成的气溶胶的寿命为几分钟或更长。由于飞沫非常小,一旦进入空气中就会迅速干燥。这些飞沫可能含有传染性的细菌细胞或病毒颗粒,因此飞沫传播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的咽,又称咽头,是颈部的一个部分,为一条连接口腔和鼻腔至盲肠
和肛门的圆锥形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咽头与喉头在解剖学上合称为咽喉。
人类冠状病毒OC43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与同属的人类冠状病毒HKU1以及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人类冠状病毒NL63和人类冠状病毒229E同为能感染人类呼吸道、造成普通感冒的四种冠状病毒,于1967年从感冒病患的鼻咽分泌物中被分离发现,是第二个被发现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鼻腔黏膜又称鼻黏膜,是呼吸道黏膜的一部分,它位于鼻腔,与鼻锥的骨膜以及软骨膜紧密黏连。它还通过鼻孔与皮肤相连,并通过咽喉与咽部的黏膜相连。从鼻腔出发,鼻腔黏膜则通过鼻泪管和泪腺与结膜相通。鼻腔黏膜还通过鼻腔内的几个开口与额窦、乙状窦、蝶窦和上颌窦相通。鼻腔黏膜在鼻甲处的厚度最厚,而且血管最丰富。鼻腔黏膜位于鼻中隔上的黏膜也很厚,那里的小球细胞相对于其他地方数量有所增加,并产生大量的鼻黏液。鼻腔黏膜在鼻腔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地方以及各种鼻窦中则非常薄。鼻腔黏膜是成人和儿童中最常被感染的组织之一。此类组织感染的炎症可能会对日常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症状包括鼻塞、头痛、口呼吸等。
汉生病,又作、癞病、疠风,医学领域称为汉生病或韩森氏病,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痳疯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染但传染性并不强。感染初期不会出现症状,潜伏期可达5至20年。该疾病会在神经系统、呼吸道、皮肤与眼部出现肉芽肿,导致患处失去痛觉感知,常造成四肢反复损伤而需截肢,也可能出现虚弱与视力变差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