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 编辑
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又称晋唐叔虞,是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同母之弟,母亲为邑姜齐国始祖太公望之女。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晋国,是西周初期为拱卫北方而分封在今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姬姓诸侯,因都城在故唐都城附近,故国号仍为唐,始封国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虞,后世称为唐叔虞。虞子燮即位后改国号为晋,至此历经尧、虞、夏、商的陶唐氏唐国结束。按《春秋左传·昭公元年》,唐叔虞标志陶唐氏唐国之结束 。晋国是周初三大封国之一,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晋献公迁都绛,别都为曲沃县。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侯马晋国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太原堂,是王姓、温姓的堂号,王姓的渊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汉族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温姓可追溯至周成王时,古唐作乱,周公旦平定之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即为唐叔虞,在“广韵”一书中就写道:“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李,因以为族,出太原;”,由此可知唐叔虞因封地为温遂以温姓自居。其后子晋侯燮后改为晋,即春秋五霸之一,又因晋国都于太原西南之故,故称太原堂,即现今晋祠所在之地。
温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温氏的远祖出自姬姓,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后裔。
邑姜,姜姓,姜齐太公吕尚之女。为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狐突,姬姓,狐氏,字伯行,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晋文公的外祖父。狐突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有先见之明。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儿子狐偃和狐毛为重耳门下。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
晋侯燮,姬姓,名燮,一作燮父,唐伯侯,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二任统治者。燮父为周成王之弟唐叔虞之长子,故称唐伯,继位后改国号唐为晋,去世后,子宁族继位,为晋武侯。
晋厉侯,姬姓,出土铭文记载其名为僰马,《史记·晋世家》作福,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五任统治者。晋厉侯继承其父晋成侯之位,厉侯去世后,其子晋靖侯宜臼继位。1992年在中国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发掘了一处西周墓地,其中有晋厉侯墓。曲村即是晋国早期都邑,亦即始祖唐叔虞始封的唐地。
周成王,姬姓,周氏,名诵,西周第二代天子,周武王之子。按照陈久金研究员 及新出土唐叔虞铭文 ,成王在位18年。20岁之前的七个年头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鲜和蔡叔不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制度,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贾伯公明,姬姓,名公明,为西周诸侯国贾国第一任君主。据史籍所载,周康王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后来迁至贾地,史称“贾伯”,成为西周的附庸小国。后来贾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吞并,贾伯的后代就以其原来的国名“贾”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