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歌剧 编辑
喜歌剧指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意大利的喜歌剧最早作为正歌剧的幕间剧出现,19世纪前半叶趋于衰落。法国喜歌剧成型于18世纪初,早期具有喜剧性内容,以说白与歌唱并用为特征。19世纪末,与法国大歌剧已无显著区别。
1
相关
爱德华·杰曼爵士,英国作曲家,有威尔士血统,原名German Edward Jones,他主要以戏剧配乐和喜歌剧方面的创作著称,被认为是阿瑟·萨利文的继承者。
弗朗索瓦-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18世纪中叶法国国际象棋大师,作曲家。他重视“兵”在棋局内的地位。他试图把棋艺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被认为是第一个对国际象棋作出系统分析的棋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国际象棋分析》。在作曲方面,他是18世纪法国喜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作品富于戏剧性,贴近群众生活,在当时很受欢迎。
乔万尼·帕伊谢洛,意大利作曲家。早年显示出歌唱天赋后被送进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1764年写出第一部喜歌剧,获得成功,逐渐成为当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1776-1784年应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邀赴俄任宫廷乐队指挥,1782年创作出最著名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1784年回到那不勒斯任宫廷乐长,1802年又被拿破仑聘为皇家小教堂乐长,晚年回那不勒斯居住并死于该地。帕伊谢洛和奇马罗萨都是18世纪后半叶那不勒斯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意大利喜歌剧的重要作曲家。帕伊谢洛的作品曲调优美诙谐,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富于戏剧性,在管弦乐的使用方面有独到之处,曾对莫扎特起过一定的影响。他的一部分宗教音乐和器乐作品也较为优秀。
弗朗索瓦-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18世纪中叶法国国际象棋大师,作曲家。他重视“兵”在棋局内的地位。他试图把棋艺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被认为是第一个对国际象棋作出系统分析的棋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国际象棋分析》。在作曲方面,他是18世纪法国喜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作品富于戏剧性,贴近群众生活,在当时很受欢迎。
歌唱剧是带有歌唱和乐器音乐演奏的小型的话剧,起源于英国的“叙事歌剧”和法国的“喜歌剧”,十八世纪后半期传入德国,逐形成后来的歌唱剧。其特点是以音乐化的对白代替宣叙调的形式,加入民谣的风格,内容多带有政治讽刺的含义。
《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郎》是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由吉奥阿基诺·罗西尼作曲,剧本由安吉罗·安娜莉以露易士·莫斯卡早期的作品为蓝本编写。歌剧在1813年5月22日,于威尼斯圣本笃歌剧院首演。
《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郎》是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由吉奥阿基诺·罗西尼作曲,剧本由安吉罗·安娜莉以露易士·莫斯卡早期的作品为蓝本编写。歌剧在1813年5月22日,于威尼斯圣本笃歌剧院首演。
比森特·马丁-索勒,西班牙作曲家,被誉为“巴伦西亚莫扎特”。他早年曾跟随马蒂尼学习过,后移居那不勒斯,创作了最初的一批作品。1785年移居维也纳,与洛伦佐·达·彭特合作,写出他最著名的几部歌剧。同时他还结识了莫扎特和萨列里,莫扎特并在《唐·乔望尼》中引用了他的一支旋律。1788年他受聘到圣彼得堡的宫廷任职,并在当地写了一些俄语歌剧和芭蕾舞剧。马丁-索勒是18世纪重要的喜歌剧作曲家,他的作品数量众多,活动范围广泛,对当时的音乐有很大的影响。
弗朗索瓦-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18世纪中叶法国国际象棋大师,作曲家。他重视“兵”在棋局内的地位。他试图把棋艺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被认为是第一个对国际象棋作出系统分析的棋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国际象棋分析》。在作曲方面,他是18世纪法国喜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作品富于戏剧性,贴近群众生活,在当时很受欢迎。
艾曼诺·沃尔夫-费拉里,意大利作曲家。其父为德国人,母为意大利人,原名Ermanno Wolf,后在姓氏后加上母亲的原姓Ferrari。曾到慕尼黑师从赖因贝格尔学作曲,回国后结识了威尔第,并开始创作喜歌剧。一战后他先后移居瑞士和奥地利,晚年回国居住。沃尔夫-费拉里是20世纪初意大利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旋律优美动人,情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另外他还写有一些管弦乐和室内乐作品,其中以小提琴协奏曲较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