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道教名山 编辑
道教名山指被道教作为圣地山峰山脉,例如中国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被称为四大道教名山。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十堰市,古称郧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市境东南界襄阳市,南达神农架林区,西南毗重庆市,西接陕西省安康市,北抵陕西省商洛市,东北临河南省南阳市。地处鄂渝陕豫四省市交界的山地河谷区,南部为大巴山,中部为武当山,北部为秦岭。汉江自西往东横贯全境,其支流堵河发源于市境西南,东部有丹江口水库。全市总面积23,666平方公里,人口320.9万,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十堰是随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东风汽车公司等项目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位于市境中部,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十堰市,古称郧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市境东南界襄阳市,南达神农架林区,西南毗重庆市,西接陕西省安康市,北抵陕西省商洛市,东北临河南省南阳市。地处鄂渝陕豫四省市交界的山地河谷区,南部为大巴山,中部为武当山,北部为秦岭。汉江自西往东横贯全境,其支流堵河发源于市境西南,东部有丹江口水库。全市总面积23,666平方公里,人口320.9万,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十堰是随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东风汽车公司等项目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位于市境中部,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东晋咸和中,和县谢允,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即依此山而定名。汉江南岸,西北-东南走向,长260余公里,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界,止于襄阳市南,隔汉江和大洪山遥对。武当山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武当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东晋咸和中,和县谢允,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即依此山而定名。汉江南岸,西北-东南走向,长260余公里,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界,止于襄阳市南,隔汉江和大洪山遥对。武当山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武当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东晋咸和中,和县谢允,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即依此山而定名。汉江南岸,西北-东南走向,长260余公里,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界,止于襄阳市南,隔汉江和大洪山遥对。武当山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平寰宇记》载:“白岳山在西四十里”,明嘉靖年间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平寰宇记》载:“白岳山在西四十里”,明嘉靖年间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平寰宇记》载:“白岳山在西四十里”,明嘉靖年间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平寰宇记》载:“白岳山在西四十里”,明嘉靖年间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平寰宇记》载:“白岳山在西四十里”,明嘉靖年间以“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改名为齐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