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祥,山东省烟台市人,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影剧系毕业,中华民国导演及编剧,曾编写多部话剧、广播剧及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剧本达120部,第一部编写的电影剧本是1964年的《养鸭人家》,60年代编写许多健康写实电影的剧本,和李行、白景瑞均有多次合作机会,多次获得亚太影展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曾任华视节目部经理,1976年因编写反共电视剧《寒流》获得第二届国家文艺奖戏剧类,2016年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是首位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的编剧家。
梁铭越,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古琴及箫等多样乐器演奏家。第一位以古琴为研究题材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学者。曾任美国、加拿大及台湾多所大学音乐系教授。其创作领域涵盖管弦乐团、中英文歌剧、室内乐、新世纪音乐、钢琴独奏等。曾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金鼎奖、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杜笃之,台湾知名电影录音师、音效师,曾荣获十二座金马奖最佳录音、最佳音效,以及戛纳影展等技术大奖、国家文艺奖等殊荣,法国南特影展曾为之举办个人回顾展。参与过包括《光阴的故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悲情城市》、《海上花》、《千禧曼波》、《花样年华》、《2046》、《海角七号》、《天台》等华语电影的幕后制作。包括杨德昌、王家卫、侯孝贤、蔡明亮、赵德胤等国际大导演都与他数度合作。 2022年受邀为张惠妹《ASMR 世界巡回演唱会》担任声音设计,以 11.1 声道全音域环场喇叭设计,使听众体验环绕包覆的沉浸感受。
陈中申,台湾省云林县林内乡人。竹笛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团员及指挥、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教授。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兴文艺奖音乐奖、金曲奖、国家文艺奖。
李屏宾,台湾电影摄影师,1954年生于台湾。他曾多次与导演侯孝贤合作,其中与王家卫合作的《花样年华》获得多个国际奖项,曾七度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第12届台湾国家文艺奖得主。2016年以《长江图》获得第66届柏林影展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2009年,先有一书《光影诗人李屏宾》收录李屏宾多年来随手拍摄的静态作品,以及在工作、生活、旅行等生命不同时刻里的吉光片羽;2010年,导演姜秀琼及关本良,为李屏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记录他光辉的摄影生涯,以及不为人知的过往。2016年,李屏宾担任台北电影节主席。2020年,李屏宾担任第57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2022年起接任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主席。
张照堂,出生于新北市板桥区,台湾男性摄影家,并从事纪录片制作与影像教育工作,国家文艺奖与行政院文化奖得主。
王童,本名王中和,黄埔军校名将王仲廉之子、宏广董事长王中元之弟,安徽省萧县人,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台湾知名电影导演,执导电影达十余部,曾经获得国家文艺奖。曾担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主任及教授,现已退休。
张永祥,山东省烟台市人,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影剧系毕业,中华民国导演及编剧,曾编写多部话剧、广播剧及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剧本达120部,第一部编写的电影剧本是1964年的《养鸭人家》,60年代编写许多健康写实电影的剧本,和李行、白景瑞均有多次合作机会,多次获得亚太影展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曾任华视节目部经理,1976年因编写反共电视剧《寒流》获得第二届国家文艺奖戏剧类,2016年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是首位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的编剧家。
周玉山,现任世新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考试委员,国家文艺奖得主,笔名茶陵,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湖南茶陵。
张艾嘉,前称张爱嘉,台湾著名演员、编剧和电影导演,曾获台湾金马奖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曾任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第6届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主席。 曾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两夺编剧奖,三夺金马奖,2018年更成为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和终身成就奖得主。2021年荣获第22届国家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