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名单,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曾文杰,泉州晋江池店人,高甲戏演员,工行,师承柯贤溪,中国国家2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列表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列表如下:
许天相,梨园戏演员,工行、末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园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2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退休艺员。
老龙口酒又称老龙口白酒,是沈阳出产的一种中国烧酒,源于1662年春, 山西富商孟子敬在其表兄张乐山的帮助下,于沈阳内治门外买地创建的“义龙泉烧锅”,其后于1752年改为“德龙泉烧锅”,再于1871年又改为“万隆泉烧锅”;但沈阳乃满清旧都盛京而称为龙城,东门乃龙城之口而得御封之名“老龙口”,所以尽管酒坊名称更换,但民间一直称其为“老龙口酒坊”。1949年3月1日当局通过专卖局购买“万隆泉烧锅”全部资产,成立沈阳特别市专买局老龙口制酒厂,其产品也随之被民众称为老龙口酒,但销路多在当地。1990年代因市场和体制等问题酒厂几近停产,便于2000年10月和新加坡T&C公司联营,组建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酒有限公司,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中国烧酒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获外商注资后虽一度复产,并将销路扩至华南,其酿造工艺又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5月22日被已转为民企的八王寺汽水生产厂家收购成为民企。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而将该剧种定名为“豫剧”。除河南本省外,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湖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川省、甘肃省、中国东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各省以及台湾等地都曾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据2004年的统计,中国大陆的豫剧团达160个,是全国之最。2006年5月20日,豫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至今约有两百多年历史。它源于山西、陕西的梆子腔,属梆子腔系的一个支脉,流行于河北省南部、天津和北京。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河北梆子唱腔集三地的民风音韵为一体,曲调高亢激昂,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风范,适合演唱悲壮内容的戏剧。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秦戏,又名乱弹戏,源于秦腔,名列中国国务院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颜佩琼,高甲戏演员,工旦行,中国国家1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员,泉州人,师承萧迪萍、蔡秀英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有《高甲戏传统行当表演套路》等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