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列表如下:
1
相关
川剧,又称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有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而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为人们所熟知。川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固江鲤鱼灯,又名鲤鱼灯舞,是流传于江西省吉安县的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民间舞蹈。吉安县固江镇的居民会表演鲤鱼灯舞来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鲤鱼灯舞使用鱼形花灯,并以民间乐器伴奏,表现了鲤跃龙门的景象。这种舞蹈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场面极具观赏价值。2008年,江西省吉安县的鲤鱼灯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铁尔麦是流行于中亚地区哈萨克人中的曲艺形式,演唱过程中会使用冬不拉等乐器。其内容是从哈萨克谚语、格言、诗歌中等不同其他文学形式的内容中借鉴而来,其曲调具有说教、劝导、揶揄、嘲讽等特点,篇幅较为短小,主要在不同的民众集会上演唱。其发源可追溯到八到九世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尔麦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调”,流行于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地区,历史悠久,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因其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故又被称作“四股弦”。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榄菊花会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小榄一直享有“菊城”的美称,早在南宋,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1736年,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菊试”,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1782年,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现在每隔60年,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为与同在上海演唱的苏滩、甬滩等其他滩簧相区别,故称本地滩簧、申滩时调,简称“本滩”。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据1796年的史料记载,从最早的花鼓戏到当代沪剧,大致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 并改名为“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开始把申曲改称为“沪剧”。 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2006年5月20日,沪剧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老字号茶业企业,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茶庄经营各种茶叶300余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以张一元花茶最出名。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VIII 147。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老字号茶业企业,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茶庄经营各种茶叶300余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以张一元花茶最出名。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VIII 147。
川剧,又称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有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而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为人们所熟知。川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岭南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发源并主要存在于岭南地区。而现在其已经被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也是广州和东莞等城市的市级文化遗产。在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谢导秀为岭南古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