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文联合会 编辑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由博士以上的专业天文学家所组成,积极参与天文学研究与教育。于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由当时的Carte du Ciel、太阳天文联合会和国际时间局等数个组织合并而成。其后,世界各国的国家级天文组织陆续加入,构成今日的规模。该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国际科学联合成员,也是国际上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统合恒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新天体以及天文学名词的定义与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活动启动,开放公众参与系外行星的命名。IAU下分成数个工作单位,IAU也负责天文讯息全球电报通报系统,实际工作由中央天文电报局汇总整理天文讯息的汇报及电报的发布。 总会共有90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共12120位会员,其中美国最多,有2084位会员。中国于1935年加入IAU,目前有669名会员,其中中国天文学会591名,中华民国天文学会78名。
2
相关
图潘火山口是木星的天然卫星木卫一上一座活火山,位于木卫一背木半球的南纬 18.73°、西经 141.13°处18.73°S 141.13°W / -18.73; -141.13。图潘由一座被称为“火山口”的火山坑构成,直径79公里,深度900米。1979年二艘“旅行者探测器”首次拍摄到了该火山的低分辨率照片,但直到1996年6月伽利略号探测器”完成首圈绕飞前,都没有发现该火山的活动。当伽利略探测器第一次侦测到近红外热辐射后,在随后几圈的轨道飞行中对它进行了探测。该火山被国际天文联合会以巴西原住民图皮-瓜拉尼人神话中的雷神正式命名为图潘火山口。
鲍迪奇陨石坑是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数学家、现代航海导航创始人纳撒尼尔·鲍迪奇,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特加斯基陨击坑是火星陶玛西亚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32.1度、西经101.2度处,直径约54公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绘制的火星表面地质龄图,特加斯基陨击坑周边地区形成于38至35亿年前的诺亚纪。1991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小镇特加斯基对它予以了正式命名。
丹皮尔陨击坑是火星门农尼亚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15.73度、西经203.63度,直径27公里,其名称取自西澳大利亚州的丹皮尔镇,202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采用。
斯里普尔陨击坑是火星陶玛西亚区的一座撞击坑,西北和西南分别毗邻迪诺威克陨击坑和特加斯基陨击坑,它的中心坐标位于南纬31.1度、西经100.8度处,直径22.99公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绘制的火星表面地质龄图,该陨击坑周边区域形成于38至35亿年前的诺亚纪,其名称取自孟加拉国锡尔赫特县斯里普尔镇,199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鲁伊尔陨击坑是火星埃俄利斯区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9.8度、西经193.2度处,直径85.9公里。其名称取自20世纪40年代曾对火星直径进行过天文测量的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德克·鲁伊,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双行星和联行星是非正式的天文学术语,用来描述一颗有着够大卫星的行星,因而必须考虑那颗卫星是否也算是行星。一个非官方的定义需要考虑轨道的重力中心是否落在两者的表面之外。正式的名称是联星系,相似的,也称为双小行星系统,像是小行星90,和双古柏带天体系统,例如79360 1997CS29和1998 WW31。迄2009年,在太阳系中还没有被官方认可的双行星。欧洲太空总署曾经提议将地月系统视为双行星。在2006年8月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也曾经选出冥王星和冥卫一系统是双行星的一种类型。
朗伦环形山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它被认为是32亿年前出现的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西坑是月球静海中的一座小陨石坑,它位于被称为“静海基地”的阿波罗11号着陆点以东,其名称在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世界时是一种以格林威治子夜起算的太阳日。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为基准得到的时间尺度,其精度受到地球自转不均匀变化和极移的影响,为了解决这种影响,195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定义了UT0、UT1和UT2三个系统: